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

ID:45925914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_第1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_第2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_第3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_第4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理论的研究述评【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范式等,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取向。【关键词】心理;理论;研究一、心理理论的来源与含义心理理论源于普雷马克和伍德沃夫对黑猩猩是否具冇心理理论的研究。它是一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并据此推测和解释他人行为的一种认知能力。二、心理理论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理论论。理论论又叫建构论,其代表人物是Wellmano该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是一种直觉理论,是一种由信念、愿望、知觉等核心概念相互联系而成的心理知识系统,儿童通过经验不断建构自己关于心理状态的知识。该理论将学前儿童的

2、心理理论的发展分为三步:2岁左右,儿童具有简单愿望心理学。3岁左右,儿童具有愿望信念心理学。4岁左右,儿童具有信念愿望心理学。理论论可以解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但是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来源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模拟论。模拟论十分强调儿童自我反思的经验,认为人类能够使用自己的心理资源来“模拟”他人行为。最典型的是在一个“假装”的意境内作决定。其共同的方法是“扮演角色”或者“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模拟论强调儿童自我反思的经验,能部分解释心理理论的来源,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儿童个体不能记住以往的信念,但儿童在记忆愿架和假装等心理状态时,会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力。(三)模块论。模块论的代

3、表人物是A.Leslie和Baron-Cohen0此理论认为儿童根木没有获得心理表征理论,认为心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处理主体性客体和非主体性客体的几个具有范畴特性的模块的相继神经成熟而实现的。模块理论主张心理模块是天赋特化一且功能独立的。Leslie假定,这些模块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到了儿童时期的一个关键点,这种用于理解他人心理的功能模块就突然打开了,准时的启动。模块论考虑到身体内在结构和先天能力这个生理基础,但它过分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三、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一)经典错误信念范式。心理理论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念与现实的理解上。大多采用经典的错i吴一信念任务,包括意外地点和意外任务两

4、种。Wimmer和Pemer(1983)所设计的是意外地点任务:男孩Maxi将巧克力放在厨房的碗柜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将巧克力放到另一个碗柜。要求被试判断Maxi回厨房后,会去哪里找巧克力。研究发现小于5岁的儿童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Maxi将在巧克力真正所处的位置寻找。Hogrefe等人(1986)设计了意外内容任务:给被试呈现一种特殊的糖果盒一Smarties。英国儿童一见这种盒了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但事实上盒子里面装的不是糖而是铅笔。在盒子打开前问儿童“里面装的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说"Smarties";但打开后,儿童看到的却是铅笔。这时再问儿童“在盒子打开前你

5、以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结果3岁的孩子都会说是“铅笔”。(―)二级错误信念。Perner(1985)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从对一级错误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Perner等采用故事法考察儿童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情况。给被试讲述如下故事:John和Mary在公园里玩。他们看到有人在卖冰激凌,M想买但没带钱,她就回家拿钱。一会儿J回家吃午饭。他走后,卖冰激凌的人离开公园到学校去。M拿着钱向公园走,她看见卖冰激凌的人止向学校走,并跟着他一起到学校买冰激凌。J吃完午饭到M家,M的妈妈说M去买冰激凌了。J离开M家去找她。实验者讲完故事后问儿童“J认为M去哪里买冰激凌?”研究发现6

6、岁儿童才能回答这问题,即“J认为M会去公园买冰激凌”,因为这时他们才认识到“J(认为)M(认为)卖冰激凌的人在公园”这是个二级错误信念。(三)失言识别任务。心理理论的经典范式使得青少年和成人在这种任务上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因此,ValerieE.Stone及其合作者设计了失言识别任务。在其任务屮,给被试随机呈现20个故事,其屮10个含冇失言情境,10个是无失言情境的控制故事。每个故事后附有8个问题:1-4的问题是失言问题,问题5和6主要考察对移情的理解,其余2个是控制问题。如Jean买了一个水晶碗送给好友Anne作为结婚礼物。Anne的婚礼盛大,收到了许多结婚礼物。大概一年后Jea

7、n在Anne家吃晚饭,不小心把一个酒瓶掉在了水晶碗上,水晶碗碎了。“非常抱歉,我把碗打碎了”,Jean说。“没关系,”Arme回答,“我根木不喜欢那个碗,那是别人送给我的结婚礼物在呈现完故事后,主试提问被试:是否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谁说了不该说的话?为什么他们不该说?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要完成对失言行为的识别,需要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信念或知识的心理状态,也耍理解行为的故意性,还需耍知晓介色的感受并发生移情。(四)矩阵博弈任务。鉴于传统心理理论的研究局限,学者在研究中引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