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ID:45926917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考核中的具体实施,包括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及考核方式,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在实践中得出,与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病理学形成性评价教学《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课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仅占10%,基本上

2、是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就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学生临时抱佛脚,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终结性评价考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性评价是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提出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过程的跟踪评价与完善,让教师与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理想效果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为此从2013年开始,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理学》本科教学中,希望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

3、等,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现就试点性的形成性评价,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形成性评价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病理学》是本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考试课,教学安排为理论课73学时、实验课39学时。1.理论部分病理学分两大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变。各论主要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要疾病。2.实验部分主要围绕病理学理

4、论课所讲内容,观察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变特点,观看教学录像,开展病案讨论。同时还针对性开展了一些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明确考核方式在每学期第一次上病理课时即要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成绩的构成:期末理论考试(50分)、期末实验课测验(20分)、平时课堂评价(10分)、读书报告(5分)、临床病例分析(5分),期中测试(10分)。1.期末考试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一环,占总成绩的50%。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覆盖面广。为了拉开层次,另有部分为较高层次的应用性论述题和病案分析,书本中没有

5、现成答案,得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实验课测验实验课结束后,对所学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测验,占总成绩的20%。3.平时课堂评价占总成绩的10%。包括上课考勤、平时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由带习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成绩。4.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5%。读书报告范围由上课老师指定,主要围绕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拓展。但必须是参考其他书籍或文献,而非教材上的内容,并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