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

ID:45934170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_第1页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_第2页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_第3页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_第4页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管子》思想经济管理伦理【摘要】《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产生于齐国的改革实践,并在齐国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了齐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明确的实践特征。如《管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主张“务本饬末”的生产伦理、在商品流通中坚持"众和互利”的交换伦理、在进行分配时强调“贫富有度”的分配伦理、在消费时提倡“俭奢并重”的消费伦理,这些伦理思想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经济管理表现出“仁本、和谐、公正与效率、表率”等伦理意蕴。《管子》把这些作为一种整体的、长远的治国方略,抓住了经济、管理和伦理的内部规

2、律,体现了《管子》经济管理伦理的理论合理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关键词】经济管理;仁本管理;和谐管理;公平管理;效率管理;表率管理一、“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仁本管理“仁本”管理是《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核心,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就体现为“以人为本,任人唯贤"。这种“仁本”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同时关于“仁”的解释也有很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仁的一系列含义都是由“爱人”延伸而来的。我们知道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对人的管理,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才算是仁本管理呢?仁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

3、人当做工具、手段的管理模式,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二、“四民分业,礼法并用”的和谐管理“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中。其《兵法》篇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意思是说,用"道”养兵,人民就能和睦;用“德”养兵,人民就能团结。和睦团结就能协调,协调就能一致,协调一致就能无敌于天下了。《立政》说:“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意思是说,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五行》中说:“

4、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即人类的生产、生活要与自然界的阴阳时序保持协调,使人事与天道相互协调,然后天地间的美好事物才会产生出来。三、"贫富有度,富上足下”的公平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行为的公平就是要求管理主体在公平的管理理念指导下,根据公平的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平地进行管理。管理行为公平包括组织行为的公平和管理者行为的公平,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管理者行为的公平。因为管理者的公平行为一方面可以影响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表率的作用。公平管理问题在《管子》中也被明确地提了出来。《管子》的公平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

5、先,揭示了分配中不公平的问题。《管子》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分配极不公平、贫富悬殊严重。这种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富商与农民之间,它指出:“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即国家的财富主要集中于食封、贵族和富商的手中。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食封、贵族、富商和农民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收益是不平等的。其次,《管子》分析了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它认为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国家体制所造成。国家没有处理好税收与丰欠年的关系。无论是丰年还是欠年都一样纳税,不分谷物的贵贱,这样给商人以可乘之机。国君如果对富商巨贾在市场上的投

6、机活动放纵不管,那就好象“一国而二君二王也”。第二,是人们的智力差别。“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十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處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同样的土地和货币,经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智商高的人能生十倍之利,而愚笨的人却本都收不回来,致使二者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相差百倍。再次,《管子》就如何达到社会公平,也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它认为要做到社会公平就应该“贫富有度”,反对甚贫或甚富。政府要能使国民“贫富有度”,就要采取措施,防止造成“贫者重贫”、“富者重富”的局面出现。四、'‘均地分力,无夺民

7、时”的效率管理在现代管理中,效率管理是一门研究改进组织效率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分析组织的流程,来对组织的效率进行规定、评估和分析,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的。效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它强调要以一切可行的效率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动,把效率作为管理活动的宗旨,放在工作的中心和突出位置上。首先,均地分力。管仲深刻意识到在当时的齐国影响经济管理效率的因素之一便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是《管子》通过土地收益在国家与农民的合理分配来达到这一目的,让百姓明确地知晓自己所能获得的收益,国家不再与民进行争利,显然这是一种行

8、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其次,是无夺民时。在组织农业生产方面,《管子》认为要重视农时这一因素,农业的丰收完全在于是否按时令来组织生产,所以,必须"使民知时也”,这里的时令也可理解为一种农业生产客观规律,而农民有时不能注意到这一点,所以,管理者要有义务去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