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

ID:45934544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摘要:本文主要从两方面(一)建立适当的代数模型;(二)建立几何模型(或函数图像)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代数模型几何模型在初中学段,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如果能将数与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相互转化,一些看似无法入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建立适当的代数模型(主要是方程、不等式或函数模

2、型)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往往就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这里隐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如,在初一教学中,在行程问题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初一学生迅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例:一小船由A港到B港顺流需行6小时,由B港到A港逆流需行8小时•一天小船从早晨6点由A港出发顺流行到B港时,发现一救生圈在途中掉落在水中,立刻返回,1小时后找到救生圈,问:(1)若小船按水流速度由A

3、港漂流到B港需要多少小时?(2)救生圈是在何时掉入水中的?解此类应用题多采用图示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要比掌握一个公式或一种具体方法更有价值,对解决问题更具有指导意义.2•新人教版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时,为了加深初一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结合数轴表示解集很直观.教师要适时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中蕴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函数及其图像内容

4、突显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注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例:桃河公园要建造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0A,0恰在水面中心,0A=1.25m.由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0A距离为lm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m.(1)如果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m,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

5、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m,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的最大高度应达到多少m(精确到0.Im)?根据此实际问题中数量变化关系的图像特征,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安排学生活动:(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量,分清常量、变量及变量的变化范围;(2)探索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变量的变化规律,确定函数关系;(3)根据函数关系式,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考查所得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明晰结论.引导学生从探索具体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的经历中,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6、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感受数学的价值.二、建立几何模型(或函数图像)例1:A、B两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2时后甲距A地4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分析:可以分别作出两人s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找出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例2: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0,2

7、),且ac=l.(1)若该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1).①求使y<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②若圆心在该函数的图像上的圆与x轴、y轴都相切,求圆心的坐标.(2)经过A(0,p)的直线与该函数的图像相交于M,N两点,过M,N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设ZXMAM,AAMN,AANN的面积分别为s,s,s,是否存在m,使得对任意实数pHO都有s二mss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不少同学一看如此多的文字且语言抽象,还没有图形,就放弃了,其实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应该将抽象的语言结合

8、条件画出图形(不一定很标准),然后结合图形观察出(1)①使y<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②更是如此,再求得的抛物线上尽量多画些圆,最终从你的圆中找到与x轴、y轴都相切的条件.(2)重新构造抛物线,画出草图,标出s,s,s,画出经过A(0,p)的直线,表示出s,s,s,即可求解.利用现有教材,教学中着意渗透并力求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初中学段,做到“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