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

ID:45935374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_第1页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_第2页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_第3页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_第4页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古诗词的赏析教学石林一中罗静静摘要古代诗歌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赏诗歌,贵在一读、一感、一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不十分难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些朗读,多些感受,多些体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所收获。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自然渐浓,教学效果自然也会越来越好。关键词古诗词赏析教学读感悟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为众多读者所喜爱,并成为我国文学宝库屮的一枝奇葩,究其原因Z—正是屮国古代诗词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2、。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也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学一点文学常识和表现手法。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杲并不理想。这两者间的矛盾是否无法解决呢?严羽在《沧浪诗话》屮说:“语忌直,意忌露,脉忌浅。”这恰好点出诗歌作为一种最精致的文学样式所具有的最重耍的审美原则——含蓄。所以鉴赏诗歌,贵在一读、一感、一,悟。读一诗在手,诵读为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诵读强调“心到”。鉴赏前可让学生在配乐朗诵屮酝酿情感,充满激情的朗诵配Z以优美何富有意境的音乐,能使学生很快沉浸

3、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心里开始有“情”,脑海里初步显“境”。进入角色,投入感情再反复吟咏一词一句,诗歌是意象的艺术,诗的抒情言志要借助于诗歌的意象,一景一物都凝聚了作者浓郁的感情。反复吟咏可以不断拨动学生的感情琴弦,使他们口觉调动口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进而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诗意想象,产生画面感。比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词人在词中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

4、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氟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一个孤独惆怅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而作者的那种孤寂难耐之情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的体会出来。到了鉴赏后期,对比诵读是有宜的补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领会诗歌。比如教学杜甫的《登高》《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我们可以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诵读,也可以将不同作家的近似作品进行对比诵读。通过对比诵读学生能更好的体验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的变化、人格的高下,也能加深学

5、生对诗情诗意的理解。感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句很难翻译,有时勉强翻译,则会失去诗歌的韵味比如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鲜活的写出了一幅灵动的画面,一翻译反而索然无味了。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索性少些翻译或不要翻译,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诗句的感受上。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入诗境,一起感受其屮的诗景、诗情、诗意。以黄花为例,同样是李清照的词,《醉花阴》中的黄花匸值胜放之时,所以才会“有暗香盈袖”。其后,作者又借花写人,写道“人比黄花瘦”。一个

6、“瘦”字,点出词人思念丈夫极苦时的消瘦之态。虽然如此,但当时作者和黄花一样,依然拥有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作者心里有愁,但仍未至彻心入髓的地步。而到了《声声慢》中的“黄花”,花香早已消散,堆积满地的,却只是败损的花瓣。枝条上的花,看起来也是憔悴无比,实在教人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与《醉花阴》里的黄花相比,这里的黄花显然也已经到了衰败之时,不仅让人伤感,更牵扯着词人内心的隐痛愁苦。这时的凄苦,比起《醉花阴》时的闺怨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更彻入心脾,极富于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

7、“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所说的就是耍求把学生引入到作品描写的特定意境中去。“入境”就是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诗人一起飞翔。学生进入了诗歌的意境,就能把握作品的命脉,了解作品的神韵,体验作者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的想象变为诗句,却并不能将其想象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作品中,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形态,这就给诗歌鉴赏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条件。学生根据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图画,通过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再出现诗中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从而产生置身于画图中的审美情感。如赏析“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就需要注意到这一点。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8、。”又说:“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笔下的的景物已经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