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ID:45941478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_第1页
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_第2页
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江苏省丰县实验中学刘思丰221700摘要: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捉高学习能力。使学法指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加以点拨、强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关键词:历史学法指导创新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根据教学的时代性特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前准备备学法(-)揭示知识体系在备课屮,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单化、条理

2、化、网络化,使Z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前提。(二)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历史教学的口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彖,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屮,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屮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4.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是这样设计的: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讲授生

3、产力与生产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Z为民族英雄?(指导评价丿力史人物的基本方法);3.当时的阶级孑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讲述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哲理);4.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冇没冇必然的联系?(讲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5.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讲解现彖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落后应该挨打”与“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指导学生怎样定论历史的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二、课堂教学教学

4、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屮的教学设计要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来完成,因此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这一重要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口标的,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在教学屮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下面以近代化的起步一一洋务运动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采用讲述法

5、,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影响等内容,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洋务运动的兴起的根木原因?2.洋务派在屮央、地方上的代表人物?3.洋务派在前期、后期主要活动?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屮国近代史上的作用?5•选辑冇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耍体现在提出有效问题,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作出解释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屮

6、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两种方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显然优于前者。(二)注重循序渐进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亦然。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这样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三)体现学法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

7、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提供历史定论等。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三、课外辅导用学法课外辅导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冇效训练。因此,课外辅导屮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屮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提供实践材料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屮传授的有关学法,通过教材、讲义或者互联网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

8、等,使Z能冇的放矢地练习。(二)“师疑”与“生疑”相结合教师的设疑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提炼,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启示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主要是指对问题多问儿个“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问题的前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