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

ID:45944281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_第1页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_第2页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_第3页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朗读指导应当因文而异【关键词】朗读指导体裁【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77-01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屮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耍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2、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让学生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激起朗读的欲望。在学生自由多遍地吟诵全词后,师生展开问答:师:读了这首词,你发现古代的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生1:诗的标题只有一个部分,而词的标题山两部分组成。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和题目,“清平乐”是词牌名,题目是“村居生3:诗每一句的字数是相同的,而词却不一定相同。然后,教师让学生将之前学过的古诗《舟过安仁》与本首词吟诵比较,体会丰富多变、节奏明快的词独有的韵律之美。随后又让学生配古筝乐自由吟诵,让孩子们在满含感情的朗读屮细细地晶味词屮所散发出来的乐韵和美感。二、文言文的抑扬

3、诵读文言文教材虽然内容浅显,言简义丰,但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文章的字词音准、句读停顿、节奏的把握都是学生朗读的很大障碍。以教学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为例,首先,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次朗读文章时,就要让学生把每个字的读音弄清读准,这样才不会错读。其次,要分清句读,不要破读。在初读课文中,有些长句学生读起來会比较困难,如:“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眩,终身不复鼓。”句屮的动词“谓”和连词“乃”学生并不熟悉,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谓”“乃”的意思,学生才能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长短、节奏快慢和语气的强弱,才能读得准确而且有韵

4、味。再次,要读出语气,不要唱读。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句中的“哉”和“兮”都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这样的词让句式停顿,语调延长,一咏三叹间,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另外“善哉”一词是钟子期听了季伯才的琴声之后发出的由衷称赞,朗读时要让学生把这种脱口而出、由衷赞叹的强烈语气带到句子中去。三、散文的化诗朗诵语言清新、情感真挚的散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反复地涵泳、诵读课文,很难领悟文章描写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教学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为例,教师在引领孩子们用心“走”进山中,体会作者和这山中的一切深情厚意时,可巧妙地将“跟山屮的朋友热切地

5、打招呼”这个充满画面感的句子,转化成一首清丽的小诗。出示: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册友?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耍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豹)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当学生融情于朗读时,师问:这山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愿意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生答: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漂亮的衣裙,是要参加舞会吗?四、小说的人物对话表演教材中小说的篇幅犬部分比较长,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情节跌宕起伏Z美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朗读。如四年级下册课文《夜莺的歌声》中人物对

6、话丰富,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片段表演。以下片段是由学生编写和表演的《夜莺的歌声》中的一段台词:军官(狡诈):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小孩(淘气):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冇我一个!军官(不耐烦):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小孩(装傻):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來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小孩(开心):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可凶了,能吃掉小鹅。军官(诱骗):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要

7、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这才能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趣味盎然。(责编杨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