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

ID:45946911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_第1页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_第2页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17例摘要目的:观察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走罐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复方氯呼沙宗片,外用双氯芬酸钠乳膏涂患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O结论:走罐配合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走罐推拿手法临床观察慢性腰肌劳损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以长期反复发作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腰扭伤后,或长期反复腰部损伤

2、,或受寒冷刺激,或久居潮湿等致腰部肌肉痉挛而疼痛。笔者从2003年开始对走罐法结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60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28〜60岁;单独腰痛者103例,腰背痛者31例,腰紙部痛者16例,腰痛兼风湿者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走罐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治疗: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患侧,在病人腰部两侧膀胱经处先用扌衮法放松

3、肌肉,然后从肩背开始用“八”字分推至腰紙,力量适中,由上而下往返数遍,治疗5min;②用掌揉、指压腰臀部痛点,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然后沿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穴由上而下点按至承山,以患者酸胀为度,治疗5min;③拨法:以拇指弹拨痛点及腰部周围软组织,治疗5min;④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重点横擦腰紙部,均以透热为度,治疗3min;⑤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紙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治疗2min;以上操作每次20min,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走罐治疗:患者俯卧位,腰背部持平,充分暴露疼痛部位,全身放松,选取大号玻璃火罐,将施术部位和火罐口涂上一层医用凡士林,采用闪火法

4、把火罐拔在疼痛部位上之后,医者双手推动罐体,在疼痛范围内上下或左右反复推动,直至局部皮肤充血为止,防止损伤皮肤。治疗后嘱病人保暖,避免劳累。隔广2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2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口服;复方氯哩沙宗片2片,每日2次,口服。外用双氯芬酸钠乳膏涂患处,每日3次。治疗20天为1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治愈:腰部酸胀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显效:腰部酸胀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如常;有效:腰部酸胀疼痛减轻,腰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5、3.2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6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4.02%;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6.74%O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见表1。4体会腰肌劳损多因闪挫撞击未全恢复或积累陈伤以致气血偏损、瘀血凝滞、络脉不通所致。腰为肾之府,腰脊内属于肾,外络诸经。足太阳膀胱经之脉,挟脊络肾,循行于背部。推拿手法能解除腰肌的疲劳、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同时能改善局部组织已变性的营养代谢,加强局部肌肉修复代偿功能。走火罐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腰背部气血通畅,脉络充盈,疼痛可

6、止,腰肌劳损得以治愈。5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收稿日期2008-11-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