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

ID:45949278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_第1页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_第2页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_第3页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_第4页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摘要:屮医通过从脾论治的方法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在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方面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回顾与分析历代医家关于从脾论治的宝贵经验,可分为五种基本方法,即在健脾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益气通阳、益气养肺、活血生津、柔肝滋肾之法,为SS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44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13-03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种以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

2、泌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从而给治疗带来很人困难,目前西医对SS尚无针对性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对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疗效,导师刘英教授从事本病的临床研究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该病虽属“燥痹”,以津液亏损,阴虚致燥为其基本病机,但“脾虚”贯穿于该病始终,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无以敷布,清窍失于濡润,故有“脾木湿,虚则燥”之说,只有从健脾入手,才能治疗其本。1健脾益气养阴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外邪侵袭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津液生

3、化无源,运化敷布失常,清窍失润。如李东垣云:“气少作燥,甚则口中无涎。泪亦津液,赖气之升提敷布,使能达其所,溢英窍。今气虚津不供奉,则泪液少也,口眼干燥之症作矣。”该病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脾气虚,脾阴亏。脾津充足,营血化生有源,则可通达四肢、肌肉,上润口唇,外荣皮肤,内达脏腑,使五脏六腑功能和调[1]。主要证见:口眼干燥,甚或无泪,倦怠乏力,气短,动则心慌、汗出,纳呆,大便澹薄,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或腻或少苔,脉细。治宜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法。常用药:黄罠、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升麻、玉竹、石斛、炙甘草。方中黄罠、茯苓、白术、山药、炙

4、甘草健脾益气,可重用黄罠补气升阳、助津液输布;太子参、玉竹、石斛益气养阴;升麻入脾胃经,善引清阳Z气上升,提升诸药,使津液随气上升,布散于口目诸窍。2健脾活血生津法《读医随笔?证治总论?气血精神论》云:“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当代名医董振华认为,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和继发性致病因素,在干燥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⑵。《临证指南医案?燥》指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因津液不足,燥热炽盛,使血脉干涩,停而为痹。久病入络

5、,阴虚络滞,或者阴津亏虚,阴虚血燥,血运失畅而痹结于内。吴丹等[3]认为阴虚津亏、脉络滞涩是干燥综合症重要的证候特点。燥邪易耗气伤津,又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则生化无源,血瘀凝滞,津血同源,从而津枯血虚,燥象从生。主要证见:口眼干燥,关节刺痛,夜间加重,或有皮肤紫瘢。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常用药:黄茂、白术、炒山药、茯苓、丹参、当归、赤芍、川茸、柴胡、甘草。方中黄罠、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化生津液;丹参、当归、赤芍、川茸活血化瘀通络;柴胡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津液得以敷布上行。如皮肤紫瘢者,可加紫草、丹皮、

6、连翘。3健脾益气通阳法素体阳虚,脾气不足,脾阳不振,津不上承。证见:口眼干燥,关节疼痛,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此证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症者,患者多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湿邪,阳气亏于内,既不能温煦脾阳,化生水谷精微,又不能鼓动津液,输布全身。故治宜健脾益气通阳,使脾气健运,气旺则津充;阳气通达,气运则津流。常用药:黄茂、桂枝、炒白术、茯苓、炒山药、当归、柴胡、陈皮、炮附子、玄参、白芍、甘草。方屮黄罠、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健脾益气,化生津液;桂枝、附子温通阳气,助津液输布;白芍、玄参养血生津

7、润燥,又防桂枝、附子火热伤津Z弊;柴胡、陈皮调畅三焦气机,以升清降浊,使水液运行,津液上承;阳虚不能鼓动气血导致血瘀,加用当归养血活血。如阳虚明显者,可加用干姜加强温阳之功。4健脾益气养肺法“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若素体脾虚,或肝气郁结,肝木克土,致脾气亏虚,土不生金,肺因Z而虚损;或肺失宣降,子病及母,则脾因之而不运。若脾肺之气皆虚,则水津无以敷布,不能濡润清窍,导致口干、眼干;由于脾虚湿聚,化而为痰,痰湿内盛,故表现为: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咳痰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澹,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证常见于干燥综合症继发肺间质

8、纤维化。治宜健脾养肺,培土生金,止咳化痰,使脾气健,痰湿化,津液承。常用药:黄罠、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半夏、当归、丹参、五味子、白芍、甘草。方中黄罠、党参健脾补肺,培土生金;白术、茯苓、山药、甘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