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ID:45949963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_第1页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_第2页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_第3页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_第4页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晋城人民广播电台郑纳兰记者是一群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群体。狂风暴雨中、冰雹大雪下、地震废墟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当感人的事发生时,他们会第一时间把人间的真、善、美传播给大众;当权利受践踏时,他们会站出来无情地揭露这些伪、恶、丑。也许你从没和记者打过交道,但每个人的生活和记者都息息相关。应该说绝大多数记者都能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底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闻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新闻界的种种不正之风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意见很大。通过参加“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自己对记者这一特殊

2、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好记者,必须具备能吃苦的基本职业素养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新闻,一个好的记者,应该能用好的方式给受众讲述你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首先,用好的方式去讲述,这意味着记者要有很好的业务水平。要善于讲故事,要写出能够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文章,需要长期的练习、实践和积累。其次,要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记者就要到新闻现场去,去亲身感受和体会。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深入新闻现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当中,与新闻事实面对面,与新闻对象心贴心,才能倾听到心灵的声音,才能使自己感动,才能激发热情

3、、产生灵感,才能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才能写出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闻作品。我身边有位同事,这几年,无论“抗击非典”还是“两会报道"等重大事件他都参加过,也拿过不少奖。按她的说法,深入现场是出好稿的唯一途径。他说:“如果我没有到现场,我最多从有关方面获得很简单的一点信息,但更多的东西无法了解也无从想象,更不会有深入心灵的感受。到了现场,就有了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经历和磨练,有了对生命和职业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感受,有了通宵达旦、夜不能寐的创作激情。”在记者生涯中,深入现场和一线,往往会遇到

4、困难,遇到艰苦,遇到意外,遇到感动,遇到震撼,遇到惊奇,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当这一切都成为你生命中的印迹,记者增加的不仅仅是阅历,而是心灵的净化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东西可以穿越名利,穿越金钱,穿越生死,变成新闻作品的灵魂,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能吃苦,为新闻报道经受考验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形势下,这种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你要搞农村方面的通讯报道,好,请你到乡村去蹲点吧。认真跟村干部了解情况,跟村民谈心,知道农民的过去和现在,到田野及农家走走,深入观察一下,找出些细节、情节,这是深度报道必须做足的工夫。广播记者为了录

5、取一段在稿件后期制作期间能够采用、能够令报道生色的音响,到臭哄哄的猪圈里,录点养殖户打开猪圈,猪在吃食叫唤的声音、晚上冒着蚊叮虫咬的困难,到乡间草丛,录点近处蝎蝎叫、远处狗狗吠、还有风吹树叶沙沙响的声音,都能给你的记者生涯添上精彩的一笔。当好记者,必须能够经受得起利益金钱的诱惑做记者,在利益诱惑面前没有一点定力是不行的。2003年11月记者节前一段时间里,很多同行都生活在“繁峙矿难记者受贿”事件的阴影之中。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发生金矿爆炸事故,前去采访事故发生原因的新华社、《山西经济日报》、《山西

6、法制报》、《山西生活晨报》等11位记者记者因接受贿赂而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致使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诚信和社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记者违法违纪虽是个别现象,但它却成为中国新闻界心中永远的痛。直到今天,我们还遗憾地见到,由于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有的记者没能经受物质、金钱的诱惑。有的记者收红包后没有特意搞虚假新闻,但也因为得到好处而为有权有势者歌功颂德。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玷污了“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影响了记者的群体形象。说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湖南的“吴老虎”事件。湖南林业厅去年3月24日上午称湖南平江县内由该县电视台

7、记者吴华所拍摄的时间长达19秒的华南虎录像系造假,吴华伙同马戏团老板将圈养的东北虎运至野外拍摄,于3月20日公布录像,以达出名目的。在人们心中,新闻记者一直都是人们尊敬的对象,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将社会现象和新闻及时、公正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是,“吴老虎”却动摇了人们的信念:记者为了出名,竟造假华南虎录像。记者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记者只有保持自身的“干净J才能更好地“干事J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媒体上的消息应该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报道。但客观的说,一个记者不论多么公正、怎样敬业,他用电脑

8、键盘或摄像机镜头记录下来的消息,很难做到绝对客观,记者的主观色彩中,总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渗透其中。我们无法把这些主观色彩彻底摒除,而且,恰恰是这种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主观色彩,记者的社会良心和是非判断才得以显现,从而给读者以感染和启迪。但对新闻事实的绝对尊重,永远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不当利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