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ID:45953084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1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2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3页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从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后又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关注并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思维的本质,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能使教学相长,因学而教,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使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更具有创造性。关键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73-02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

2、屮会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即时“生成”的弹性过程。如果有效的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不仅能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些数学知识、概念、公式推导比较抽象,教师如果直接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造成“消化不良”,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产生思维惰性,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鉴于这种情况

3、,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制学具,通过观察思考,由已知信息加工变界出新信息,猜想出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实现思维的再创造过程。案例一: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对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讨论,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三种卡通动物(米老鼠,唐老鸭、斑点狗)驾驶着不同车轮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同情景,让学生观察、体会,从笑声中了解其中的道理。原來圆形车轮平稳的原因是: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是半径的长度,并将行驶的轨迹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案例二:还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

4、拼一拼平行四边形等,使学生猜想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从而找到它们Z间的联系。再通过比一比,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通过这样的感知、体验、操作的过程,形成表象,培养学牛的创造性思维。二、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目标事先不能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案例三:在教学六下第六单元“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

5、中,学生在试做练习十四第2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中的第3小题(如图l)o巡视时,我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想法:将涂色部分止方形旋转,止好填补9格,所以答案是。在交流时,我让这些学生一边说,我则用一张正方形纸在投影的幕布上演示,一部分学生给予了认可,可也有儿个学生坐在位上大声喊起来了,“错了,错了,老师这样旋转不对,涂色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斜边比直角边长,怎么可能正好旋转成9格呢,应该比9格还要多一些。”刚刚还认可的学生,此时也渐渐明白,旋转的错误在于误把斜边(也就是边长)与直角边看成相等

6、了。顺着这个插曲,我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把涂色部分这样分割(如图2),再把涂色部分分别移到空白处,形成9格加右上角的一格,一共是10格,10格占16格的;也冇的说不平移也行,可以这样想(如图3),先看涂色中间有4格,把这4格看成去掉,这样剩余的12格可以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涂色与空白各一半,所以此时的涂色部分用12F2二6(格),再加上前面的4格一共也是10格,所以涂色部分用表示;还有的继续补充,我也是先不看中间的4格,那么剩下的涂色部分是4个直角三角形,2个这样的部分可以拼成

7、3格,4个部分就可以拼成6格,加上前面的一共也是10格,涂色部分也用表示。听了这些想法,大家都觉得用割补法既区分了正误,也强化了理解,可又有一只手举起来了,一个叫“丁照琦”女生说:“我们还可以换个思路,不看涂色部分而直接看空白部分,空白部分是4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6格,16-6=10(格),所以涂色部分用表示。她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我提议这种思考方法非常独到,就叫做“丁照琦解法”。三、注重直觉思维的顿悟直觉思维跟逻辑思维不同,它是突如其來的领悟或理解,通常表现为: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一种应

8、急性的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现象等0所以广大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奇思、怪想、怪问”,耐心地对学生思维成果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的“怪问”,因为学生扰乱了教学秩序而横加斥责,抹杀学生的直觉思维,掐灭思维的火花。案例四: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圆锥的体积会和哪种立体图形有联系,如何计算?有一个叫“朱晓文”的女孩子说,圆锥与圆柱从外形上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