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

ID:45953996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18《群落的结构》word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专题18群落的结构1.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上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地样动物类群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

2、11832752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3.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

3、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6.某沿海滩涂有许多个芦苇群落,2000年向该滩涂B地的一个芦苇群落,2005年向该滩涂D地的一个芦苇群落引种互花米草,为研究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群落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2010年调查了B和D地的芦苇群落及互花米草群落,

4、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引入互花米草初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下降B.互花米草比芦苇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可能更强C.互花米草群落发育时间越长,其群落结构越复杂D.引种互花米草后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8.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批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判断红豆杉种群是否形成

5、新物种应看其是否出现(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300数量(株)1206232166由上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3)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和种间互助的关系。(4)该植物园所有的种群可构成群落,其垂直结构是指微专题18群落的结构1.解析:选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6、。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种生物、池塘的浅水区或周边与中央深水区的生物种类存在差别,因此池塘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如提到金丝猴,就知道它属于森林群落,提到鲫鱼,就知道它属于淡水池塘群落。人类的活动,如围湖造田、退耕还湖等,会影响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解析:选A。通过表格中物种数比较有机肥田的物种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所以A正确;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种类较多,数量逐渐增加,则有机质逐渐减少,所以B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通过密度比较,个体总数较少,而生物多样性也将逐渐降低,所以C错误;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密度大多种类是大于化肥田,所以D错误。3.解析

7、:选B。甲曲线中,两种生物数量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曲线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的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一种生物数量上升,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以至消失,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4.解析:选C。据图分析,图像中的特点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判断为甲乙为捕食关系且甲的峰值高于乙的峰值,则甲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