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

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

ID:45956739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_第1页
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_第2页
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语文教育论文评选参评论文浅谈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广德县实验屮学张郑胜我国是诗的王国,意象、意境木身是对诗歌作品的重要审美规定,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范畴。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体现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意和象、情和物的有机统一。如:刘邦《人风歌》的首旬“人风起兮云飞扬”,描写白然气候的人风、飞云,正渗透了他“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志得意满、耀武扬威的自豪心理,这就是意象。意象,实际上只是对创作过程中心物交融的一般说明,并非最高的美学规定,最能体现诗歌艺术特征的是意境。意境,在唐代或六朝的时期多称为境界。先秦两汉的典籍屮就己出现,但那时多指

2、強土界线,为实体概念。东汉以后,佛学东渐,“境界”才由一个实体性的物质名词转化为一个非实体性的精神概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意境最早出现在王昌龄的《诗格》中,其中将意境与物境、情境并举,称为三境,后经宋元明清的发展,到清末王国维,这一学说已发展得相对完备。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简言之,意境就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不是情与景的相加,也不是情与呆的混合,而应是情与呆的化合。如同水中著盐,盐水不分,饮水乃知盐味,更确切地说,止如刘九洲先生在《艺术意境概论》中比方的“应当有如两个氢原子(比)与有一个氧原子

3、(0)化合而成一个水分子(H20)—•样”。二、实虚结合.意境不仅指诗歌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和人物意象合成的实有图境,而且还包括诗歌作品被读者欣赏时加进想彖而创造的意彖与意彖多重复合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两者亦止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彖”和“彖外Z彖”。前者为意境的第一层次,具有直接性,后者是意境的第二层,具有间接性。下面,我们举例对意境加以解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祁《圭楼春》屮的名句,写的是早春景彖。我们细加品味,会发现这一“闹”字确实闹出了奇妙的意境。首先,悄景交

4、融,形神兼备。这“闹”字不是吵闹、嗔闹,而是明媚春光带来的暖人心脾,使人心神欢乐跃动的“热闹”。这“闹”字既是对春天景物的的虚拟描绘,更突出了诗人在春天所特有的心理感受,表达了一种对人地回春的无限欣喜。所以这一“闹”字融情于景,以形传神。其次,虚实相牛,能激起人许多美好联想,去体会那意味无穷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红杏枝头”是实写,“春意闹”是虚写。一“闹”字可激起许多联想:可以做色彩的想彖,红杏枝头繁花似锦,如火似霞;也可做声音的想象,红杏枝头上百鸟歌唱,婉转悦耳;还可想象出美丽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嗡嗡采密。这一切融汇成一幅花艳

5、夺目,岛语花香,蝶乱蜂喰的春光图。可以这一“闹”字确实营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牛、激发人美好联想的意境。至此,我们不禁有一疑问:意象和意境同是屮国诗歌的审美规定,它们的构成要素同是情与景,情景交融又是意彖与意境的共同棊础,那么两都到底冇何区别呢?让我们先看一诗例: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鸡声茅店刀,人迹板桥霜”两句,这是一幅形彖生动的“游了早行图”。荒村野店中旅客被鸡鸣声唤起赶路,天空还挂着一弯残刀,板桥上覆盖着层层白霜,印下了早行人的足迹,这正如欧阳修在《六一诗话》屮指出的写道路辛苦见于言外,这就是诗歌的意境。而诗句中的“板桥”、“寒霜”则是渗透著作家

6、主观情意的貝-体物象,亦即意象。这六个意彖借助两个诗句分成前后两组,上下不能颠倒、移换,门每组中的三个意彖Z间也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这六个意象通过合理排列,组合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意境,而它们以都包含于这一-意境Z中。由此可见,意境与意象是内涵乃至外延近似却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意境表现为一种综合形彖,而意象则呈现为一种个体形彖,意境包括意象及意象Z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它们表现出來,由此也可这样说:意境与意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意象处于意境二层次结构小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象外之象”)。明乎此,下面我们所谈对意象意境的把握与欣赏,只盂就意境而

7、言,就已包含意象了。那么,在屮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诗歌意境呢?一、捕捉意象,还原诗境。文学是形象的艺术,离开了形象,就无所谓文学艺术,离开了对形象的感受和把握,更谈不上对文学的鉴赏•诗歌尤其如此,诗歌的意境总是借助于一个个意象得以体现的,它们相互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即诗境。因此,在中学语文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去捕捉诗歌单个的意象,然示根据意象间的内在联系,优化组合,借助联想或想象的方式使其在头脑中再现,以达到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进而还原“诗中之画”的H的,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例如:如维的《山居秋暝

8、》明刀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也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