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ID:45966165

大小:1.1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9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高考说明》关于鉴赏评价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⑴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古人云:“诗言志。”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述的事中。例:2004全国卷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分析:此诗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运笔朴素自然。从意象上说,此诗用了一个“秋风”,见

2、到秋风,一种因时间飞快,一年将尽,而自己离家已久,何时是归期的感觉油然而生。用“秋风”点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从叙事的特点上说,此诗抓住了一个典型的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十分逼真的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⑵理解全诗,找切入,审清题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就诗的整体要求呢,还是就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要求的呢。但是,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一问只要能判断出“行人临发又开封”属典

3、型的细节描写即可。第二问只要整体知道此诗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就容易设置答案了。⑶分清主次,找要点,组织答案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切忌罗里罗嗦。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诗歌鉴赏题。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骤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解答古诗鉴赏题要做到:首先是要“读懂”。读懂是第一步。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古诗鉴赏题的重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答案基于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基本上还是唯一的,这是

4、必须明确的一点。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明字意,明题意。其次,严格按照题目指令,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例如: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04年(2)题要求就“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作简要赏析。分析:既然讲“句句”,就要一句一句地看。“岁岁金河复玉关”:年年频繁调动;“朝朝马策与刀环”:天天骑马练兵;“三春白雪归青冢”:气候严寒,景色凄凉;“万里黄河绕黑山”:万里黄河盘旋环绕的唯有黑山,景色何等单调。这些都是怨的内容。但不少考生

5、不从诗句的实际出发,而是从风格、感情、手法等角度笼统的回答,什么要点也沾不上。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懂诗篇就下笔答题,如把第一句诗理解为“年年都要收复玉门关”,把第三句理解成“战死沙场,抛尸荒野”,等等。鉴赏诗篇,读懂第一,在读懂的基础上再去感悟;回答问题,宜实而不宜虚,或者说虚实并举吧。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依“问点”作答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答:诗中

6、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细节表达了思乡之情。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1)这首诗一、二两句写静景,三、四两句写动景,通过动静结合来写“平静”。(2)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一、二两

7、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写“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歌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恰当运用术语东   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第一句是

8、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化,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