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

ID:45984764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_第1页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_第2页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_第3页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益肝灵滴丸成型工艺探究【摘要】目的优选益肝灵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主要以滴丸的溶散时限为评定指标,综合考虑丸重变异系数及外观圆整度,从基质,冷却剂的种类,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PEG4000PEG6000为1:1药物基质比例为1:1,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温度85°C,冷却温度10°C,滴速20滴/min,滴距6cm。结论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关键词】益肝灵滴丸;正交设计;优选;最佳滴制工作者单位: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水飞蓟素(sily

2、marin)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为菊科植物水飞蓟(silybummarianumgaertn.)的果实经提取精制而得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水飞蓟宾、水飞蓟宁以及水飞蓟亭等。该药毒性小,作用强,具有抗肝损伤,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辐射和抗胃溃疡等作用。在保肝,降血脂,保护心肌,保护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口]。水飞蓟素难溶于水,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从而影响了其临床疗效。为此,国内外正积极开发研制其新剂型,增加其溶解速度或改变其溶出和吸收特性,以提高水飞蓟素的生物利用度[2,3]o滴丸为固体分散体

3、,药物以分子、微晶等形式高度分散于基质中,具有溶解速度快,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为中药急症治疗的良好口服剂型[4]。故本实验拟将益肝灵片改制成滴丸剂,以期达到速效、高效的目的,以期提高该中药品种的临床疗效[5]。1仪器与试药1.1仪器DWJ2000型试验滴丸机(烟台康达尔药业有限公司),ZI型温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南京飞翔干燥制冷设备厂b1.2试药水飞蓟素提取物:购自长沙绿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乙二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二甲基硅油(上海化学试

4、剂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2方法与结果2.1基质与冷凝液的选择单采用PEG4000或PEG6000做基质,发现仅使用PEG4000,成形性较差,而仅用PEG6000,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易堵塞滴头,因此选择二者混合作为基质。冷却剂的选择:对比了二甲基硅油和液体石蜡作为冷凝剂时,发现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剂,其外形圆整,光滑,不拖尾,成品率高。2.2滴丸的制备取聚乙二醇4000与PEG6000适量,置809水浴上搅拌至全熔,加入水飞蓟素提取物,充分混匀。开启滴丸机,控制料罐、滴头温度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用滴管滴入二

5、甲基硅油中,取出滴丸,吸除表面冷却剂,包装即成。2.3正交试验经预试验,确定药粉与基质的配比、PEG6000与PEG4000的比例及滴距为影响因素以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设计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o2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见表3),影响崩解时限(越小越好)的因素为A>C>B,因素A具有显著性,B和C不显著。水飞蓟素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为A2B1C1,即药粉:基质(1:1),基质为PEG4000:PEG6000(1:1),滴距为6cmo2.4验证试验按优选工艺制备了3批,见表4。

6、结果表明,这3批滴丸样品圆整、光滑,色泽均匀,溶散时限适宜,成品率高。3讨论3.1实验中多种因素均影响滴丸的成型和质量,如物料、基质、冷却剂、滴速、滴距、滴桶长度等,各种因素对滴丸成型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需综合考虑,可保证滴丸质量。3.2药物加入方式的影响比较了药物一次加入熔融基质中和分多次加入对滴丸质量的影响。药物一次加入,由于药物量多混合不均匀,滴丸外表不光滑,成形性差;药物分次加入能充分混合均匀,滴丸圆整度好。参考文献[1]LIFeng,qian,HUJinhong,JIANGYuanying.PreparationandCharacter

7、izationofSolidDispersionsofSilymarinwithPolyethyleneGlycol6000.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oi.enecs,2003,12(2):7681.⑵钟延强,刘善奎,陈国笋,等.水飞蓟素高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现状.药学实践杂志,2003,21(3):139140.[3]王建筑,李菲,张吉福,等.水飞蓟素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58.[4]南莉莉,张斌.中药滴丸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上海医药,2009,30(10):46

8、0462・⑸成晓迅,张艳立,张艳哲,等.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溶解性能研究.河北化工,2011,34(6):2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