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ID:9628736

大小:5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_第1页
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宣肺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作者:韩亮,郭晓玲,孟青,艾祥,冯毅凡【摘要】  目的将宣肺咳喘方提取物制成滴丸,并优选其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并结合单因素平行实验的方法,以滴丸的硬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冷却温度、滴头口径、滴速、滴距等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90℃,滴头内径4.1mm,滴距5cm,滴速45滴/min,冷却温度10℃。结论建立的工艺可行,所制滴丸符合滴丸制剂的质量要求。【关键词】宣肺咳喘滴丸成型工艺正交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2、TooptimizethepreparationprocessofXuanfEikechuandrippingpills.MethodsOrthogonaldesignandparallelexperimentizethetemperatureofdrug,temperatureofcooling,internaldiameterofburette,drippingdistanceanddrippingspeed.Thehardness,eandgrainroundnessumdrippingconditionpera

3、tureofdrugperatureofcoolingeterofburettem,drippingspeedinute,anddrippingdistance.ConclusionThemouldingtechniquesarefeasibleandinaccordanceouldingtechniques;orthogonaldesign  宣肺咳喘方来源于部颁标准中收载的中药紫茶颗粒,由紫花杜鹃和矮地茶两味药材组成,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寒性咳喘[1]。紫茶颗粒原工艺是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合并提取精制药材。根据

4、各药材有效成分的性质[2,3],本文改用大孔吸附树脂等精制工艺,分别得到药材的有效部位,进一步以药效学为指标配比优化得到了宣肺咳喘方。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剂量准确等优点。本文参考  2.5滴制条件的筛选  在确定药物与基质混合方式、载药量、基质种类、冷却剂、滴头口径的基础上,选出对滴丸成型有重要影响的4个因素:药液温度、滴速、冷却温度、滴距,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及圆整度为指标,综合评价滴丸的滴制条件。丸重差异变异系数(Ⅰ)、溶散时限(Ⅱ)分别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

5、一部规定的质量差异限度、崩解时限项目进行;圆整度(Ⅲ)为滴丸最短径与最长径的比值。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3、0.3和0.4进行加权评分,综合评分公式为[5]:(Ⅰ最小值/Ⅰ×0.3+Ⅱ最小值/Ⅱ×0.3+Ⅲ/Ⅲ最大值×0.4)×100%  结果见表3-5。  表3因素水平表(略)  Table3Factorsandlevels  表4正交设计实验结果(略)  Table4ResultsofL9(34)orthogonaltest  表5方差分析表(略)  Table5Orthogonaltestv

6、arianceanalysis  从表4的直观分析和表5的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滴丸成型影响大小为A>C>B>D,其中因素A和C有显著性意义。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为A3B2C2D3,即药液温度90℃,滴速45滴/min,冷却温度10℃,滴距5cm。  2.6验证实验    按最佳滴制工艺制备3批滴丸,按评价指标进行制剂检查,结果见表6。  表6验证实验结果(略)  Table6Resultofvalidationtest  3讨论    滴丸的载药量越大,成品的服用量越小,患者的顺应性

7、越好,因此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增加滴丸的载药量。根据本制剂主药的用量及临床拟服用剂量,结合滴丸载药的经验值,选择20%和25%两种载药量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载药量偏大会影响料液的流动性和滴丸的硬度,针对本制剂情况,确定载药量为20%。    滴丸的成型性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正交试验法优选滴丸制备工艺时,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本实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3个指标来评价,按加权系数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更合理。    宣肺咳喘滴丸表面成棕褐色,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平均丸重

8、为50mg/粒。3批验证实验所制滴丸外观良好、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均较理想,工艺设计和优化的工艺条件可靠。【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