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

ID:46000117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_第1页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_第2页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_第3页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_第4页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苏轼贬谪僵州时期的散文创作论文关键词:苏轼脩州散文论文摘要:贬谪僧州是苏轼人生的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苏轼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脩州的风土人情也呈现出别样的异彩。绍圣四年四月I-七日,苏轼被责授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同年七月二日,苏轼与幼子过到达昌化军贬所,即今海南省僑州市。元符三年二月,因徽宗登基,恩移廉州安置。四月,因生皇子恩,诏授舒州团练副使。六月二T•日,苏轼渡海离开海南岛。至此,他在脩州生活了将近三年。苏轼贬谪僧州的文(不含书信),据《苏轼年谱》统计共有93篇,其中91篇《苏轼文集》有收,余下2篇《晩香堂苏帖》有增补。与惠州

2、之文相比,僑州之文不但在体裁上有明显变化,内容上也有很大不同。就体裁言,赋体惠州吋没有,此吋则有6篇;史评,惠州时仅有1篇,此时期则有19篇之多。就内容言,最大的不同随体裁变化而来,即史评性文字大量增加,构成了脩州之文的一道亮色。脩州之文体裁和内容上的变化,无疑与苏轼这次海南之贬有莫大关系。这次贬谪,是苏轼人生三贬中最严重的,也是同吋被贬的元佑党人中最悲惨的。虽然在被贬惠州时,苏轼已经能够用一种从容旷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苦难,但是再次遭逢被贬,而且是贬往国土的最南端,这给苏轼的心灵依然带来了不小的震惊和伤痛。他在《到昌化军谢表》中说:“臣孤老无托,瘴病交攻。子孙痛哭于江边,已为死别,

3、軀魅逢仰于海外,宁许生还其生还无望、悲观欲绝,比惠州时耍真切的多。谪居海南时,苏轼已经62岁,身边只有苏过一人。生活上又是一派惨淡景象:“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对待未来的生活,如何把握剩余的生命,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东坡之为东坡,给予后人的最深刻印象,也在于此。即便生命所剩无几,即便命运把他逼到角落,他依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在《书海南风土》中说: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海,而海南为甚。夏秋Z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然僧耳颇有老人,年百余岁者,往往而是,八九十者不论也。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则冰蚕火

4、鼠,皆可以生。虽然岭南的环境恶劣,然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增强了苏轼的继续生活的信心。既然他们能够适应这个环境,我为什么不能?他的这一想法,也打破了瘴病Z地折损性命的世俗观念。苏轼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同吋也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首先,以品评的方式对待极度匮乏平淡的食物。如《书龟息法示过》、《老饕赋》、《黍麦说》、《菜羹赋》等。《菜羹赋叙》云:“东坡先生居南山Z下,服食器用称家Z有无。水陆Z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服苦养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而可常享,乃为之赋。”在现有的极端困苦的生活条件下,以新的烹饪方法使食物适口,无疑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

5、。其次,利用当地条件广采药物,也是苏轼信州生活的一部分。《海漆录》、《辩漆叶青粘散方》、《苍耳录》、《四神丹说》、《益智录》等短记都是苏轼居僑时研究和服食药物的真实记录。最后,着书立说也是苏轼居催生活的重要部分,从《题所作书易传论语说》來看,苏轼在谪居脩州时,先后完成了《书传》、《易传》和《论语说》。此外,他还撰写了一批系统性的史评,这也是擔州之文变化最明显的一部分。据《邵氏闻见后录》载:“苏叔党为叶少蕴言,东坡先生初欲作《志林》百篇,才就十-:篇而先生病。”1《苏轼文集》卷五就是这13篇的内容。其中《论范蠡》、《论伍子胥》乃一分为二所致,加上卷四之《宋襄公论》和《士燮论》,共有16

6、篇。苏轼的这16篇史评,常常是以历史人物或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评论对象,如《论武王》、《论管仲》、《论孔子》、《论范蠡》、《论周东迁》等。针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苏轼往往提出一些个人的独到新颖的观点,而不盲从于传统的抽象的道德标准。比如《论武王》中反对孟子企图掩盖武王弑君的说法,认为“武王非圣人”。历史上,武王灭商之后,封纣了武庚禄父于殷,乂让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苏轼认为:“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武王亲以黄钺斩纣,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人也哉?2”也就是说,武王将武庚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武王葬送了武庚的父亲商纣王的性命,

7、另一方面,武庚作为一个臣子,乂不得不臣服于武王。那么,武庚只有两种选择,要不作乱背叛,耍不就像楚令尹子南之子那样选择自尽。这样,苏轼就从伦理道德方面揭示了武庚叛乱与武王灭商的必然联系。不仅如此,苏轼还认为商纣王虽无道,虽可杀,但武王并没有“代商而立”的必要。对待商纣王这样的昏君,首先应该让他“以考终,或死于乱”,甚至可以劝他改过,“若不改过,则殷人改立君”。以兵取之,放之,杀之,都是不可取的。圣人的做法应当是:“天下无王,有圣人者出而天下归Z,圣人所不得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