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ID:46025962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_第1页
[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_第2页
[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检验质量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也是实验室建设的根本,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❷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概念和范畴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在研究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时能避免病原体对实验者、公众造成意外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室,其中主要有:研究用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等。❷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2.1生物安全的由来:1941年〜在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布氏

2、菌感染。1973和1978年〜英国两个实验室爆发两起三例天花二代感染,由于破损皮肤接触了病毒,一例被感染的动物管理员甚至把猴B病毒传播给妻子。2003年9月新加坡一位27岁的博士后在实验室感染了SARS病毒。等等2.2生物安全的目的和意义:WHO—直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1983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问世,1993年WHO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主要针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特别对人有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的微生物,对微生物的危险等级、实验室物理防护等级、标准实验室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处理、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04年4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

3、册(第三版)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在WHO网页上,强调了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安全健康和实验室环境的重要性,强调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自身、同事、社会和环境应付的责任,尤其强调了在对新发现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预先评价其危险性。我国也制定了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1.1《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纶物菌(毒)种或样木运输管理规定》2005.12.28《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

4、规定》2005.4.30《病原微牛:物实验室纶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12《卫牛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5.9以上法律法规要求在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以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为宗旨,以保护操作人员、公众、周围环境、样品的安全为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对我国防生物威胁和处理紧急卫生事件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❷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3.1微生物危害评估和实验室分类分级:依据传染性微生物治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危害评

5、估,并对实验室做出BSL-1,BSL-2,BSL-3,BSL-4分类分级。3.2设施和设备要求:实验室的设施是指实验室在建筑上的结构特征,如实验室的布局、送排风系统等,设备要求主要指安全设备的配置,如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安装、高压灭菌器的型别、离心机安全罩等。3.3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所涉及到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眾体、手、足、耳(听力)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眼睛、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帽子、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手套、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3.4操作技术规范:病原微牛物导致的实验室感染是实验室牛物安全的最大威胁,实验室有害物理化学因素也可以对操作

6、者和环境造成损坏。实验室和关感染和理化因素造成的损害大部分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人为操作错误、实验室技术欠佳和一起的错误使用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操作技术规范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3.5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管理:菌(毒)种和样本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规范严格管理制度以及对该制度有效的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在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造成菌(毒)种和样本的遗失、泄露、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是人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以及相关科研、教学、产业、检疫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支撑条件,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3.

7、6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消毒和灭菌是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污染的重要环节。3.7应急体系和预案:实验室在其建立Z初或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应结合木单位实际,建立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制订各种意外危险的应急预案并体现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并不断修订,使Z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演练,是所有工作人员熟知。以上是本人在这方面多年工作的一些体会,共同道参考。❷作者单位:2000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