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

[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

ID:46030271

大小:70.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萎缩性胃炎21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辨证论治萎缩性胃炎实用。方法分型论治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措施。结果对本组210例萎缩性胃炎疗效评定。结论萎缩性胃炎病症表现与特征在中医理论中的发生论证。【关键词】辨证论治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IR57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40-02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脫痛”、“腹胀”、“心下痞满”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粘膜上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粘膜

2、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萎缩性胃炎210例患者的辩证论治结果浅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门诊,在本组21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男168例,年龄最大71岁,年龄最小16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长6年,病程最短8个月;女142例,年龄最大68岁,年龄最小17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长5年6个月,病程最短1年。阴虚型91例,气滞血瘀型73例,湿盛困脾性46例。1・2病症分型1.2.1胃阴虚:主要表现是食欲不振,口干口渴,上腹隐痛,食后腹胀,喜食酸物,大

3、便澹泻,血色萎黄,身体消瘦,舌质红绛,无苔,舌边尖烂疼,脉象细微。1.2.2治疗方法生地12g,通草9g,沙参30g,玉竹15g,石斛15g,寸冬15g,莲子24g,乌梅12g,梔子10g,扁豆15g,甘草6g,竹叶6g。本方有清心火、养胃阴、生脾津作用,因心火得清,胃阴得复,津液得行,诸证自愈。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0g,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各15g,腹胀加枳壳10g,舌有口苔去生地、通草、梔了(清心养胃汤)。1.2.3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食后作胀,上腹满闷,暧气不舒,上腹隐痛和刺痛有灼热感,大便澹薄日二三次,

4、舌质绛,苔口中心略黄,脉弦数。疏肝养胃,1.2.4治疗方法丹参15g,降香10g,川楝子12g,元胡10g,北沙参30g,石斛15g,扁豆15g,黄连6g,莲子24g,枳壳10g,沉香6g,甘草6g,竹叶6go方中丹参、降香活血化瘀,川❷了、元胡、沉香疏肝理气止疼,扁豆、莲子、廿草健脾止泻,沙参、石斛、黄连清热养阴,肝气疏畅,气行血行,胃气得降,胃阴得复,脾津得升(疏肝养胃汤)。1.2.5湿盛困脾型:胶腹闷胀,吋有隐痛,暧气纳呆,口淡不渴,大便澹泻,舌质红,苔白滑,脉沉滑。治刚:淡渗利湿,芳香化浊。1.2.6治疗方

5、法白蔻10g,慧米30g,白术10g,云苓15g,厚朴10g,扁豆15g,滑石15g,蕾香10g,佩兰12g,陈皮10g,廿草6g,竹叶6go加减:腹胀甚加腹皮15g,寒甚加肉桂6g,附子10g,疼加木香10g,砂仁10go(芳香利湿化浊汤)。2.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体征恢复正常,胃镜复查示胃粘膜炎症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基本及体征基木消失,阳性体征明显减轻,饮食恢复正常,胃镜复查示胃粘膜病变缩小,炎症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症和胃镜检查无改善。3.治疗结果在本组210例患者中

6、平均治疗40.5日,其中显效141例;好转6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以上。4.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以胀满为主,因此本病在屮医学屮主要归属于“胃痞”的范畴;乂因为兼夹有其他不同的症状,也包含了胃痛、嘈杂、呕吐等病在内。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如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内结于中焦,防碍脾胃气机,升降失司,发生胃痞。(2)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中焦,痰湿中阻,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而成胃痞。(3)七性失和,如抑郁恼怒,情

7、志不遂,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或者忧思伤脾,脾胃受损,运化不力,胃失和降,发为胃痞。(40)久病素虚诸劳,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者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均可导致脾胃亏虚,胃失和降,形成胃痞。5•讨论5.1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疾患,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可以由于饮食逐渐减少,腹泻而日趋衰弱,如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但由于个体差异、或由于胃外因素的影响,如肝的疏泄,脾的运化,可出现胃阴虚,脾湿盛,气滞血瘀等不同类型。但总之以脾胃为中心。如《脾胃论》说:“……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这气无所伤,而后能

8、滋养元气。若胃气Z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Z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2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湿盛困脾,胃虚不能纳谷,胃燥伤脾,脾胃虚而肝乘Z则气滞血瘀。脾喜燥恶湿,脾湿盛故以二仁汤加减,芳化燥湿;胃喜润恶燥,胃阴虚故以养胃汤化裁,以清心养胃;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故以丹参饮金铃子散疏肝化瘀肝化瘀。总Z,西医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