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

“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

ID:46031475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_第1页
“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_第2页
“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二陈汤”在异病同治中的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4-8824(2007)-7-0079-02❷关键词二陈汤异病同治临床运用❷❷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独特的治疗方法,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同一性质的证候,因而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此法在临床中运用甚广,常用一法甚至一方治疗多种疾病。❷“二陈汤”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专为主治脾肺功能失调为病机的痰浊咳嗽的主方,历代医家认为本方为祛痰之妙剂,是一首应用广泛的治痰基础方。笔者以“二陈汤”化裁在临床中治疗由痰浊内盛、脉络或筋

2、脉痹阻所致多种疾病,每每取得满意的疗效。❷1临床运用❷1.1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中医多属“眩晕”或“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致痰浊内生而发病,其主症为:眩晕或头痛如裹伴恶心、少食多寐,其则呕吐或肢体麻木,苔白腻、脉濡滑,治拟“化痰降浊兼健脾通络”之法,以“二陈汤加味”主之。❷1.2美尼尔氏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以内耳膜迷路水肿所致的以中老年人多发的一种常见疾病。中医多属于“眩晕”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是劳倦太过,损伤脾胃或年老体弱致脾胃虚弱

3、,脾胃运化失健致痰浊内生而发病,其主症为:头晕、视物昏花旋转,如坐舟船,伴频繁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濡滑,治拟“化痰降浊兼健脾和胃”之法,以“二陈汤加味”主之。❷1.3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致心肌缺血缺氧为表现的一种常见病。中医属“胸痹”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饮食不节、嗜食肥廿厚腻,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致痰浊内生,阻于心脉所致,其主症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或胸中憋闷、口淡无味,、食后则胀,或伴头昏,苔白腻、脉濡滑,治拟“豁痰降浊兼活血通脉”Z法,以“二陈汤化裁”主Z。❷1.4阳萎阳萎是指青壮年男性未到性欲

4、衰退期,临房前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以致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种病症,为男性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疾病么一。中医认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Z一是恣食肥甘厚腻或嗜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致痰浊内牛,阻滞宗筋气血,宗筋失于充养所致,其主症为:阳萎、痰多、呕恶、头晕目眩、肢体沉重,苔口腻、脉濡滑,治拟“化痰降浊兼活血通络”之法,以“二陈汤化裁”主之。❷2典型病案举例❷患者汪XX,女,53岁,以“突发头昏伴频繁恶心呕吐1小时”就诊。患者于1小吋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昏,视物昏花旋转,如坐舟船,耳鸣,伴频繁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

5、物,症状以头部活动或睁眼吋尤甚,遂速來我院求治。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平素嗜食肥廿厚腻。刻诊:神清,精神差,痛苦貌,形体肥胖,双眼紧闭,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颈软,头部不敢活动,双肺呼吸音正常,血压148/88mmHg,心率94次/分,律齐,无明显杂音,腹部无特殊,NS(-),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辅检:1、头颅CT示:无明显异常;2、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四诊合参:该病为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致痰浊内生,痰浊阻络,上扰清窍所致。拟诊:屮医:眩晕(痰浊上扰),西医:美尼尔氏综合症。治法:“化痰降浊兼健脾和胃止呕

6、”之法。方药:以“二陈汤”化裁:法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9克、甘草6克、天麻15克、地龙10无、僵蚕10克、葛根15克、夏枯草2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茸10克、石菖蒲5克、代赭石(先煎)30克、炒口术9克、伸筋草15克,三副(水煎服,H—副),并辅以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日一次。三天后复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现头昏,无明显视物昏花旋转及恶心呕吐,血压:135/80mmHg,前方减代赭石、夏枯草,续服五副,并停用廿露醇治疗。五天后复诊,患者症状消失,病情痊愈。❷3讨论❷异病同治则是从个性中找共性,不同疾病中证候可不同,但这些不

7、同的证候中在某一阶段可出现共同的证候,即在诸证候的矛盾特殊性中反映出某种共性,那么根据矛盾的共性制定的治法就相同。❷要想正确运用异病同治的原则,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外,还需要:①正确认识“病”与“证”的关系,病是产生证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证是反映疾病的某个阶段,病反映疾病的一般规律性,具有共性的意义,而证明是在病的共性屮反映多种条件、多种因素、不同病因、不同病机而形成的特殊性和个性;但病与证又是不可分割的。②治病时要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法是随证的变化而变化的,故正确地认识证,才能有效地行使治疗,达到有的放矢。

8、③杲病同治过程中,必须注意适吋而变,以冀避免泥守成方、刻舟求剑之谬。某种疾病使用某种治法往往只是疾病的某一阶段,若其病机已发生了变化,则应及时调整治法,不可固守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