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

ID:46035033

大小:56.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_第1页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_第2页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_第3页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    余姓在宋代编写的《百家姓》中排在第90位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名列51位.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传统百家姓中余姓的起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余姓的起源:余姓的始祖是出自黄帝的长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大禹王余姓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传夏禹之后有余氏”按史书的记载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赐姓为姒,继禹而为夏朝天子次子宰被封为显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代相传为余氏余氏是大禹之后大禹的裔孙夏代的中兴皇帝少康有一位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他的子孙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余余氏的出于皇帝的一支血

2、统源流却是绝对可以肯定的大禹之妻是涂山之女大禹赐小儿子为余氏有纪念妻子之意    在上古时代“余”字与“涂”字通假姒罕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赐姓为氏称余氏读音作xú(ㄒㄩˊ)是非常古早的行姓氏之一传说至殷商末期余氏家族是姬姓周族人的主要敌对势力之一显然姒姓余氏之源要早于姬姓余氏本书按:涂山有三:一是古涂山国所在地即怀远涂山;二为古越涂山即绍兴涂山;三为巴蜀涂山即重庆涂山    本书考证大禹之妻为涂山人其故地在古涂山国即今安徽省怀远县的涂山非绍兴涂山亦非重庆涂山仔细研究先秦时期吴越文化的主要史籍之一《越绝书》其中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记载:“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关于《越绝书》的作

3、者史来有东汉会稽吴君高(吴平)、春秋子贡、春秋伍子胥、无名氏、东汉袁康等纷说至今无定论但其最终成书时间的两汉时期则可大致确定在《越绝书》中所叙述的禹妻故地涂山明确指出在“去县五十里”这是一个绝不可忽略的人文地理要点怀远涂山说有《吕氏春秋》的记载时间最早且此书还记有江淮民俗与“实始作为商音”的“候人兮猗”为证证据最为确凿    重庆是战国末期徐夷族人迁徙巴山后将大禹故事带至重庆地区的略过不论绍兴古称会稽是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所设会稽郡治所在地始称会稽县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陈国永定年间(公元557~559年)会稽山距旧会稽县不到十三公里距后来的绍兴县不到七公里人文地理

4、要素不符    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六公里处的会稽山在远古时期称作涂山是大禹安葬的地方非其妻故地怀远为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古涂山国所在地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春秋时期楚武王四十一年(公元前700年)楚都自丹阳迁郢后即称县制设县公管辖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    涂山亦称当涂山、东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相峙距离怀远县旧城二十四公里涂山最高峰为凤凰顶海拔338.72米禹王宫就建于涂山绝顶之上完全符合《越绝书》中记载的人文地理要素据说涂山原来是一座完整的山大禹在治水时将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涂山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在涂山上有苏东坡曾誉为“天下第

5、七泉”——白乳泉泉水清冽以之煮茶满杯不溢满山皆石榴春来芽发漫山暗红;夏季榴花似火山辉川媚无限风光.    秦汉时期各支系羌人从河湟一带地区逐渐迁徒到温暖的岷江这里群山环绕植被丰茂清新自然走兽众多是安居的好地方余姓羌人先祖也随之来到岷江上游理县笔架山下的龙窝寨在峭峰插汉多阴谷的岷江源谷地中开辟自己的生存之所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绵传至今    乾隆十八年(1763年)实行改土归流在理番厅设“五屯”置九子屯设守备、千总、把总等职屯守备衙门在九子村龙窝寨辖10寨东与通化里三岔沟山梁为界南与杂谷河为界北与孟屯沟为界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羌兵以强悍勇猛、勇猛如虎、英勇善战著称    道光二十年五月(

6、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军舰先后侵犯广东、福建不遂转战浙江7月攻陷定海8月抵达天津白河口清廷惊慌失措同年12月26日理番屯兵奉调参加了保卫珠江口西宁炮台的战斗英军数百人无一存者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4月)英内阁会议否决《广州条约》改派璞鼎查为侵华全权代表8月璞鼎查率军舰26艘侵华军3500人从香港沿海北上攻占厦门鼓浪屿10月攻占定海、镇海、宁波羌屯兵等奉调出征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春抵达浙江前线利用湖沼地形与手持快抢的英军作战斩获颇众首战告捷反攻镇海之战300屯兵为先锋攻夺招宝山屯兵猱开而上攻入威远城在宁镇之战中屯兵作战骁

7、勇可歌可泣    笔架山下云朵上的龙窝羌寨建筑技艺精湛犹如天边晚霞中一块飘逸的彩云在清风的吹拂下魔幻般变换着自己的身影沿着羌寨小道从高处向羌寨俯视而望先祖犹如静卧的睡龙守护着龙窝羌寨,守护着美丽祥和的这片热土守护着子孙后代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演绎着羌民族对生命真谛的深深不惜追求    云朵上的龙窝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羌寨印着祖先的足迹唱着代代相传的歌谣伴随着悠悠的羌笛声在这片岷江河谷的幽情谷地里仍保留着纯正浓郁的民风民俗清醇的“咂酒”传统的金锅银、猪膘、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