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

ID:46035732

大小:56.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_第1页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_第2页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_第3页
资源描述:

《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    大家知道百家姓最早起源于个朝代?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百家姓最早的起源时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百家姓》的编撰者至今仍很难考证但从《百家姓》成书的源流可以推知此书很可能成书于北宋以前宋初经生活于吴越地区的文人加工定型后流播开来与《百家姓》类似的姓氏之书历代均有出现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研究记述姓氏战国晚期出现了第一部记载姓氏源流的书《世本》书中记录了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卿诸侯大夫的谱系    据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书中推测《百家姓》为宋初浙江钱塘一位老儒所编《百家姓》以赵姓居首是因为北宋皇帝姓赵被尊为国

2、姓理所当然列于诸姓之首其次为钱姓是因为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前后有吴越王钱镠与其孙钱弘俶第三为孙姓则是因为钱弘椒的正妃姓孙第四是李姓因为南唐国王为李姓之故第二句“周吴郑王”也是根据吴越王钱镠以下历代妃子们的姓氏而定的    《百家姓》并非就是一百个左右的姓而是多达四五百个之多《百家姓》版本很多所收姓氏也略有差异现代通行的《百家姓》则有503,504,505,507,515个姓等不同版本    百家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

3、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

4、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

5、、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

6、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