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ID:12441871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_第1页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_第2页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_第3页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_第4页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雕版印刷起源探讨一、前言近年以来,印刷史学界已不再拘泥于雕版印刷术“发明”年代之争论,而转为致力于雕版印刷术“起源”时间之探讨,并已有人将起源时间自唐代往前延伸至隋代甚至南北朝为上限之主张。雕版印刷术是中华先贤在漫长时期内综合演进之集体创作,绝非某人于某一时间所独力发明。雕版印刷之印版不限于凸版、雕版印刷之载体不限于印纸、雕版印刷之用途更不限于印书。二、印刷史受到长期桎梏关于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自宋代以来,先后有众多学者提出各种不同的说法,如东汉说、六朝说、隋朝说、唐初说、唐中说、唐末说、五代说等等,每一种说法都有人附和,

2、也都有人反对,各自坚持,互不相让,莫衷一是。因为印刷史都是出于研究图书版本学、目录学的书史学家之手,以书史或书籍印刷史为中心,误认印书史为印刷史,混淆不清。甚至是书史、印刷史、出版史不分的状态。由于长期受到书史学家认为印书史就是印刷史的误导,使后生晚辈见到“雕版印刷”就认为是指“印书”而言,甚至认为:“雕版专指刻书而言。雕版印刷是指刻书、印书的木刻制版印刷术而言”。严重局限了印刷史研究的范围,扼杀了印刷史研究的进步,印刷史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印书史的桎梏。三、南韩想夺印刷发明权正由于我国的书史学家,误认印书史为印刷史,将

3、印书以前的印刷发展史源头切断,不承认印书以外的印刷技术发展为印刷史不可或缺之部分,将印刷史之根源放弃,认定要找到印刷书籍年代的实物证据,才算是印刷术的“发明”年代,致外人只要找到一件比我们还要早的印刷物证,则印刷发明权便自然落入外人所有。我们岂不是自废武功、自坏长城、“自搬砖头自砸脚”?南韩之敢于以一件在庆州佛国寺石塔内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印刷物证,相继召开“东西方印刷史国际会议”和“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争夺我国的印刷发明权,便是因为我们的书史学家,早期认为现存伦敦的《金刚经》或存于日本的《百万塔

4、经》为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张秀民先生以唐初的《女则》为最早的印刷品却苦无印刷物证,则南韩发现了《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既然比中国的印刷物证为早,他们当然认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权应属于韩国所有。所幸有张秀民、钱存训、潘吉星、李致忠、张树栋、赵永辉、萧东发、魏志刚、陆根发、尹铁虎、张殿清、李思源、……等学者专家着文举新证力辩,特别是潘吉星先生,证明韩国发现之《陀罗尼经》乃公元702年印于中国洛阳之后传入韩国,才大致保住了中国对印刷术的发明权地位。如果早日改正以印书史为印刷史的偏见,还原真正的印刷科技史,从源头论述印刷科技的发展历史

5、,则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源远流长,岂是韩人可以望我项背的?四、印刷史研究多有突破自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长者王益、王仿子、范慕韩诸先生倡导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并在鼓励学术研究之下,印刷史学之研究,风起云涌,先后出版了多种重要的印刷史书、举办了六次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等等,成就空前辉煌,其萦萦大者如下:1、吴淑生、田自秉先生合着《中国染织史》,1986年出版,阐明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发展,到西汉时已有相当高的水平。秦汉时代已用镂空型版印刷。2、范慕韩先生主编《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1995年出版,从大印刷史观

6、角度,填补了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印刷科技发展历史的空白。3、潘吉星先生着《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印刷卷》,1998年8月出版,在印刷部分,以印刷科技角度论述印刷技术起源、发展及外传的印刷科技史。惟设有前提上限。4、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先生等合着《中华印刷通史》,于1998年10月在台北出版正体本,于1999年9月在北京出版简体本,并经香港林和安先生将全书收入《大中华印艺网》,是按大印刷史观论述自新石器时代至当代,历时七千年间的第一部印刷科技通史。5、冯鹏生先生着《中国木板水印概说》,于1999年9月出版,指出

7、存于美国之木刻加彩佛像,刻印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五、雕版印刷不限于凸版印刷必先有印刷版,凡是用雕刻方法制作之印刷版,简称为雕版。凡是用雕版来印刷复制品之方法和技术,均为雕版印刷术。雕刻是宋代以前制作印版之唯一方法,惟雕刻制版不限于雕刻凸版,如型版漏印用的挖空孔版、拓印用的阴文石版,都是经由雕刻而成,就方法及技术而言,亦属雕版。以坚硬工具在较软的材料上形成图、文的方法,不管图文是凸起的、凹下的或挖空的,都称雕刻或称镂刻。由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显示,刻于洞壁、树皮、石块、陶器上之原始符号和图案是雕刻的、西周时代青铜

8、器上的图文是雕刻成模版后转印复制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所用的三套色印刷版,当然也是雕刻而成的。六、雕版印刷不限于印纸潘吉星先生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用最新考古发掘数据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全书共四编十七章,约九十万言,造纸部分占五分之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