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

ID:46068461

大小:58.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_第1页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_第2页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_第3页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_第4页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研究【关键词】中药;毒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1"毒”的含义1.1古代毒性的含义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

2、W8226;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1.1.3“毒”指药物

3、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

4、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而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则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2引起中毒的原因引起中药中毒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剧毒中药本身因素剧毒中药因本身含有剧毒成份。如乌头含乌头碱,马钱子含士的宁等,有严格的用量用法,稍有不慎,易引起中毒。2.2剧毒中药误用因素剧毒药在临床使用或民间自用都较谨慎,发生中毒者,一般均非正常使用或误用因素。如以商陆误作人参,以

5、洋金花叶误作紫苏叶等。2.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或毒性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治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曾报道有人大量服用人参出鼻血。2.4炮制因素中药在临床应用之前,一般需经过加工炮制,炮制得当,可以进一步增加疗效,降低中药毒副作用。但是,如果不合理炮制或炮制不完全,反而疗效降低或增加毒副作用(特别是剧毒药)。如雄黄有毒,水飞后使药粉达到极细和纯净,降低毒性,便于制剂。2.5配伍因素单位中药成分复杂,组方后的作用机制就更复杂。有时,两药配伍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相反),或能降低药物功效

6、(即相恶),对此,古人就提出'‘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以避免毒性反应发生。2.6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的差异,甚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中毒。如白芍、熟地黄、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用一般不会发生毒副作用,但有个别病人服用后引起过敏。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首先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由于现在大多数中药品种是安全的,这是中药一大优势,尤其与西药化学合成药造成众多药源性疾病的危

7、害相比,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就更加突出。其次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如《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中国药学大辞典》认为黄丹、桃仁无毒等等,说明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再次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自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报告,仅单味药引起中毒就达上百种之多,如关木通、苍耳子、苦楝根皮、昆明山海棠等。因此认真总结经验,既尊重文献记载,又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8、才能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中药的毒性,保证安全用药。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就一定能在世界医药事业中不断发出熠熠光芒,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雷载权,陈松育,髙学敏[M]・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