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

ID:9932797

大小:7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16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_第1页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_第2页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_第3页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_第4页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的毒性与中毒目录第一节有毒中药学的由来2第二节有毒中药的特点3一、作用迅速3二、功强力专3三、用途广泛4四、难以驾驭4第三节中药中毒机理4一、直接刺激、腐蚀作用4二、干扰酶系统5三、干扰氧的运输功能5四、干扰神经传导5五、干扰代谢功能6六、损伤组织细胞结构6七、影响免疫功能6第四节影响中药中毒的因素6一、中药本身因素6二、机体方面的因素9三、其他方面的因素11第五节有毒中药的用法12一、有毒中药的使用禁忌12二、有毒中药的炮制14三、有毒中药的用量18四、有毒中药的煎服法19中药的毒性与中毒凡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

2、、下三品,说明当时已对中药的毒性有充分的认识。凡有毒的中药,大都性质强烈,安全性低,用之不当或用量稍大即可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轻者损伤机体,重者可致死。学习本章的目的就只是要认识中药的毒性,学会避免中药中毒。第一节 有毒中药学的由来毒药是人类在劳动生产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而发现的一类药物。其起源多追溯于我国原始人类的渔猎时代,那时期人们为了生存,捕食各种动物,动物药因之而发现。由于人类的不断繁衍,人口不断增加,动物类食物逐渐难以满足人类需要,则继而尝试草木类,炎帝神农氏率先试尝,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经验教训后,民则效尝,经过不断实践,逐渐将食物与毒物

3、区分,并根据毒药中毒的表现而反藉以治病,“天雄鸟啄,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于是,便有了用毒药治病的雏型。如便秘时用能引起泻下反应的有毒药物治疗,受凉无汗时用能引起出汗反应的药物治疗。毒药与一般药物共同被用于防病治病。毒药发现后,又在经验教训中发现了解毒之药,同时发现了治病之药,如导泻药、催吐药、利尿药、发汗药等。可见,毒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而逐渐发掘出来的。第一节 有毒中药的特点有毒中药均具有双重性,使用得当可治病疗疾,使用失宜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故一些医家称其为虎狼之药,不敢使用。但一些名医则称其为“特效药。顽症痼疾选用后多能取得意外的

4、疗效,又很受他们的偏爱。因而掌握有毒中药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用好它们,变毒为药。一、作用迅速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比之无毒中药,大多具有作用迅速的优点。如用于抢救休克、治疗亡阳虚脱证的四逆汤、参附汤、独参汤,均用了有毒的附子,有小毒的人参。其他如泻下的巴豆,辟疫、急救的蟾酥,遂水的甘遂、大戟、芫花,都具有迅速的药理作用。二、功强力专与无毒中药相比,有毒中药多具有功效强而作用专的优点。如催吐之瓜蒂、常山;泻下之巴豆、甘遂、牵牛、大戟、芫花;驱虫之雷丸、苦楝子;镇惊祛风之全蝎、蜈蚣;祛风湿之雷公藤、白花蛇;治痹之草乌、川乌;止痛之细辛,平喘发汗之麻黄

5、;治鼻渊之苍耳子;麻醉之洋金花;治癌症之斑蝥、蟾蜍;抗疟之常山;治痢之白头翁;治咽喉肿痛之山豆根等,均是一些被大家所公认的特效要药、专药。一、用途广泛有毒中药除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作用外,多数还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附子,除在治亡阳厥逆、脉微欲绝有肯定作用外,现在还证明其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亦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又如威灵仙,其是公认治痹症及痛风之要药,但对肝胆系统等疾病亦具有确切的疗效。其它如斑蝥、巴豆、蟾蜍、蟾酥等亦发现有更为广阔的使用前景。二、难以驾驭此类中药虽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

6、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故许多学者称之为难以驾驭的劣马,使用得当能造福于人类,变毒为宝,变害为益;使用不当就会危害人体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毒药”。这就是毒药这种双重性特点。第二节 中药中毒机理中毒机理(简称毒理),即药物毒性作用的机理,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直接刺激、腐蚀作用有些药物不管外用或口服,在未被吸收之前,可首先在接触的部位出现直接损害炸用,如刺激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而出现水泡,如毛茛、斑蝥、巴豆油等;刺激眼睛,可导致充血流泪等,刺激口腔及消化道,可引起口舌腐烂、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如巴

7、豆、千金子、大戟、芫花、甘遂、甜瓜蒂、藜芦、常山、苍耳子等。一、干扰酶系统酶在生化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药物是通过对酶系统的干扰而引起中毒的,如苦杏仁、桃仁等含有苦杏仁苷、氰苷,可抑制细胞内许多酶的活性,引起组织缺氧;狗爪豆,含猫豆毒苷,主要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增多,副交感神经作用增强,表现为毒蕈碱样症候群,汞与蛋白质中的巯基有特别的亲和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抠神经系统,含汞的中药如朱砂、水银等多有此毒理作用。二、干扰氧的运输功能某些药物可致溶血,可使红细胞膜损伤而引起血红蛋白的释放,释放的血红蛋白

8、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使组织器官缺氧,如砒石、雄黄、铅等均有此种毒理作用。三、干扰神经传导很多毒性物质是通过干扰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