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

ID:46072815

大小:60.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_第1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_第2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_第3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_第4页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姓名:单位:江西省丰城中学日期:2010-11-11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责任【摘要】: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

2、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尤其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关键词】:教师责任知识素质教育【正文】: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个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一、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

3、屮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一一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因为如此,高考考试人纲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一一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在教学中,这些补充的公式或方法往往只对一些极其特殊的问题有效,方法缺乏普遍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但试题稍加变化,学生就无所适从,而且这些补充的众多公式与方法大多是不加证明的一一因为时间不允许,更没有学生探索、分析、比较的发现过程

4、,学生大多是凭记忆死记它们,这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样的学生会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吗?那么这种补充是否有必要呢?有人一定会振振有词地说补充后解决一些高考题非常有效,的确,我们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就是上述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但这绝不是高考命题的主流,即便是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为迎合某个补充公式或某种补充技巧方法的“好题”用我们的基本公式与基本方法是不难解决的•下面就以高中代数数列中及解析几何直线中的几个例子来加以具体地说明一一这些例子都有高考的背景。例:已知等差数列{a*}中32+33

5、+31()+311=4&求S]2注:这是非常常见的“好题”一一尤其为那些补充过等差数列的一条性质的人所推崇,这条补充的性质就是am+an=ap+aq,其中m+n=p+q用这条性质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略去解题过程,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的观点是:确定一个等差数列一般只需要确定首项与公差,因此一般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寻找首项与公差,当然这对本题来说不可能,因为只有一个条件,只能列出一个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此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一般地,如何面对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对此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

6、、消元;第二、直接研究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一一当然是以首项与公差为参变量,例:等差数列{an}中,若Sm=30,S2m=100,S3m注:这是一九九六年的全国高考题,为了做这一道高考题,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先补充一条性质“在等差数列中,由相邻的、连续的、相等的项的和构成的数列也是一个等差数列”,一般來说,笔者反对这样做,实际上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常规方法一一寻找公差与首项的方法就很容易解决,例:等比数列中,Sn=48,S2n=60,S3n本题就是上述例2的变种,常见的方法是先补充一条性质一一与例二中补充的类似,笔者

7、建议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一一寻找首项与公比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像解析几何直线这一章中,对称问题因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不少教师就要求学生记住补充公式一一点P(血,儿)关于直线AX+BY+C=O的对称点的坐标公式,稍微仁慈一点的教师就要求学生记住一个点关于直线X+Y+b=O的坐标公式,实际上曲线的对称问题可以归结为点的对称问题,而点的对称是很容易启发学生解决的一一先求出垂线方程,再求出垂足,然后求川对称点的坐标一一当然一个点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由图易得,根本就不需要补充众多的公式。最

8、后应该说明,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应该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象函数值域的求法,教科书没有提供任何求法,教学中要适当补充,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能是直接给出。二、施教不因材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与之背离的,I•几亿人口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