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

ID:46076493

大小:58.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_第1页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_第2页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_第3页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_第4页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表征。在日语听力课程的学习中,缺乏日本文化背景知识,不仅会时刻影响听解能力的提高,而且会阻碍听者对说话人的态度、意图等深层意义的理解。由于中Et文化在词意、语言表达习惯与行为方式、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将文化背景知识导人日语听力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来认识一种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促进语言学习。日语听力课程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适度性、阶段性、系统性、讲授与诱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论文关键词

2、:听力障碍;文化导入;原则;方法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迥然不同,这一差异以语言为载体,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言语系统的不同层次上。任何言语都是其生存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等的表征,因此,外语学习不仅是言语学习,而且应该包括理解承载该语言的文化。日语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文化起着先导和制约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日本社会文化信息的了解,对于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来认识一种文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促

3、进语言的学习。一、文化障碍分析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自古以来表现出许多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方特色。但,日本缘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历史成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中日文化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在语言上,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对某些文化知识的缺乏,由此而带来的听力理解中的障碍,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语意的差异词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它能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征,在日语听力过程中,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由于日文在词汇方面和汉语之间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中国学生很容易掌握“汉字词”的

4、意思,但日语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汉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与汉语词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往往倾向于按汉语字面意思去生搬硬套,容易产生误解。以下对此情况分三类进行探讨。(1)找不到一一对应词汇。中文中的“臭老九”、“农转非”、“希望工程”、“农民工”、“洗脚城”等,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含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由于日本没有相应的历史时期与事件,故日本人不能直接理解这些单词的意义。同样,日文中的中文中没有这些单词,更不用讲通过汉字符号理解其意。(2)字符一致,意义不同。日语中“果”(行政单位)与中文的“县”意义完

5、全不同。日文中的“县”级行政单位对应中文的“省”级行政单位;“规友”不是指亲戚朋友,而是要好的朋友。此外还有“新阴、事情、觉悟、爱人、秤判”等等,这样的词语不胜枚举,都不等同于中文的词意。又如:“端午节”和“七夕”这两个中国传统节日,虽都已传人日本,但其内容及文化联想大相径庭。众所周知,在中国“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使人联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七夕”则让人想起了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日本的这两个节日都与孩子们有关,前者是男孩节,家家户户插菖蒲、挂鲤鱼旗;后者是乞巧节,孩子们将写着心愿的纸条挂在竹子树上,据说这样能使

6、愿望成真。(1)惯用语。惯用语是由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锤炼而成,历史渊源复杂,在此略举两例:以上两组惯用语日文与中文意义大致相同,表现形式完全相异,历史成因完全不同。日文和中文“磨洋工”的意思都为磨磨蹭蹭地工作,Et文中的源自过去日本卖发油的商人为了使女性顾客买他的发油,罗罗嗦嗦地和她们拉话匣子揽生意,后来以此形容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工作。中文的“磨洋工”原来是指建筑工的一类,“磨工”是用器具磨墙使建筑物的墙体光滑。磨墙的工作细致复杂,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引申为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工作的意思。这说明无论是中国、日

7、本或他国,在现实的社会工作生活中都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这种行为。学生们要提高听解能力,就需要理解记忆在不同语境下,表示这一行为现象的音声符号。从而,在日语听解的过程中即使不知道(音符)的意思,不知道与之对应的中文惯用语,只要知道该音声符号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也能很好地理解该词在文中的意义与功效。1.表达习惯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说到日语的特征,不能不提到暧昧表达。日语的句式简洁,语意暧昧,表达婉转,留有余地,这种特点在Et常会话的听力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举例来说:这段话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感觉没有说完,不知所云。确实

8、这种表达方式省略了部分内容,但对话双方能够完全领会。日本人喜欢使用语气委婉、谨慎的表达,而避免直白、尖锐的表达方式,说话给对方留有一定空间。另外,中日两国在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不得不关注的文化现象。例如:在日本,垃圾要分类倒,且不是每天都可以倒垃圾,而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因此以本国的文化习惯来推测日文有关“倒垃圾”的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