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

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

ID:46078398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_第1页
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_第2页
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_第3页
资源描述:

《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傢諸大建,管理學博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聯合國一同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責任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為美國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1994—1995年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髙級訪問學者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管理學部委員、建設部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傢、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顧問、瑞士達沃斯

2、《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城市化委員會理事、《世界資源論壇》國際專傢委員會專傢,以及《EcologicalEconomics》、《InternatiorrnlJournalofPublicManagement》、《EnvironmentalPolicyandGovernance^等SCI、SSCI雜志的國際編委。2010年12月受邀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講解《從上海世博會看世界發展新趨勢與新理念》主要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城市與區域發展、宏觀政策與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研究成果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可持續發

3、展與循環經濟研究方面,研究內容包括可持續發展與管理、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性大學等。1998年起針對傳統線性經濟及其管理模式的問題,在國內首先引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圍繞循環經濟的理論、方法與政策開展瞭有國際視野、有中國特色的系統研究,提出瞭一系列得到廣泛引用的觀點、概念與方法。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一是在把握國際綠色經濟與政策動向的基礎上,針對中國經濟增長及其環境管理模式的問題,提出瞭基於中國發展情景、有經濟管理意義的循環經濟概念與理論框架;二是將資源生産率作為循環經濟的評價指標,以此為目標建立瞭有系統

4、性的循環經濟規劃、實施與評價的研究方法與管理方法;三是將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概念融入循環經濟的合作治理研究,提出瞭以主體、過程、政策手段為內容的中國循環經濟的政策推進思路;四是提出循環經濟的中國發展C模式,區別瞭中國與發達國傢不同的綠色戰略,研究瞭基於循環經濟的中國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續消費的發展方式與實施路徑。在本研究領域主持過的重要科研項目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國傢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研究課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上海市政府重大決策咨詢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

5、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等。出版的著作有《循環經濟2.0——從環境治理到綠色增長》(2009)、《上海建設低碳經濟型城市的戰略研究》(2010)、《中國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2007)等,主編有《循環經濟與中國綠色發展》、《上海資源環境白皮書》和《綠色前沿譯叢》等系列叢書,譯有《績效經濟》、《超越增長》、《自然資本論》等。研究成果獲得過國傢發改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方面,研究內容包括城市發展戰略與管理、區域發展與政府合作、城市發展與公私合作關系、創

6、新型城市以及大學在城市中的作用等。在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以多元合作為特點的城市治理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模式;強調城市管理的目標是提高城市發展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建立基於“驅動力一狀態一反應”的城市管理分析模式;建立基於中國城市體制與管理特征的城市治理模式。在本研究領域主持過的重要科研項目包括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中國工程院重大項目、上海市政府重大決策咨詢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江浙滬聯合招標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等研究項目。承擔過聯合國開發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咨詢研究。單獨

7、出版以及合作出版的著作有《管理城市發展》(2004,2006政策分析新模式》(2007)、《大學與城市》(2007)、《大上海轉身》(2009)、《2010年世博會與上海城市發展》(2003)、《長江邊的中國》(2003)、《建設綠色都市》(2003)等,譯有《企業、政府與社會》(2009)、《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管理》(2006)等,主編有《大都市發展與管理》、《合作治理與城市公共服務》、《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譯叢》等系列叢書。研究成果獲得過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優秀成

8、果獎以上兩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瞭國內外學術界與決策層的關註,産生瞭一定的影響。曾受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德州農工大學、瑞士洛桑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世界銀行學院等作過有關中國的綠色發展、循環經濟的理論與實踐、可持續城市在中國等學術報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