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

ID:46087410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开展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聚桂醇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聚桂醇;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DOI:10.14163/j.cnki.ll-

2、5547/r.2015.27.121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临床较为多见的血管疾病,该病多发于面颊、口唇等口腔黏膜处,如若治疗不当存在影响颌面部美观与功能的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釆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的口腔颌面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对4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应用聚桂醇开展治疗,现将治疗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年龄3个月〜43岁,平均年龄(13.1±10.1)岁;男61

3、例,女37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或穿刺相关检查确诊,病灶位于唇部43例,面颊部29例,腮腺部17例,舌部9例。以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临床常规心电图、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确定检查结果无异常后开展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首先给予常规的局部消毒与铺巾措施,抽取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和2%利多卡因2ml将8mg的平阳霉素溶解后开展瘤体内注射。其中年龄较小者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病灶位置较深者相应

4、增加注射剂量,用药量根据瘤体大小、部位和患者的年龄决定。平阳霉素儿童一次量不超过3mg,成人一次量不超过8mg,7〜10d注射1次,持续开展4次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聚桂醇注射液,使用剂量依据肿瘤体积作为参考41ml/cm3以下。回抽有血后将聚硅醇注入瘤体内,并回抽观察,注射后针孔用消毒棉球压迫2〜3mine根据患者用药后的不良表现给予相应纠正处理,持续治疗4次。1.3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瘤体基本消失,颌面部的功能与形态恢复至正常状态;②有效:患者的瘤体有效减小1/2以上,颌面部功能

5、与形态显著好转;③无效:瘤体无变化,颌面部功能与形态未改善。总有效率二(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o1.4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