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ID:46097932

大小:56.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1页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2页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3页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4页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及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摘要: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适应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达到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培养素质、能力的教学要求,要求品德老师要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文明习惯。但是,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包含的大都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

2、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简单谈一些心得体会。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导致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彻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客观的说教知识,不但枯燥乏味,而且肤浅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努力拓展教学途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角色表演、比赛、课本剧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社会需要诚信》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步骤:①让学生自己阅读《七个背囊》的故事;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内容;③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年轻人,你会怎样选择?④要求学生续写

4、故事:当年轻人扔掉“诚信”的背囊后,会有怎样的结果?⑤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故事和格言警句。再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时,教材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国际主义精神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遥远,白求恩、罗盛教这些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物也遥不可及,所以原有的教学目标过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树立国际主义精神。为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利用现阶段在一些国家所发生的几起绑架人质时间,引发学生对国际大事的关注,提高他们对人质安危的关心,从而自主呼吁世界和平,这种由小到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

5、高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三、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榜样形象>z<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在“以学生文本”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榜样人物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穷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榜样人物来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感悟。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先人》这一课时,教师应事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如:先让学生问一下周围的人对孔子和司马迁的事迹是否了解,至少询问六个人,并做好调查记录,然后将汇报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调查,学生们会发现,尽管孔子和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离我们的年代甚为久远,却还是有很多人了

6、解他们、纪念他们、怀念他们。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对孔子、司马迁进行相关介绍,并提岀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等至理名言,以及他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顽强意志,以及他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史记》这一历史遗产。最后,再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所赋予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实践与体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辨析能力等。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有效

7、、有趣的课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学生的道德思维被教师所创设的道德情境激活时,才能真正激活内在的创新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认知思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忌按照自己的固定思路来引导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道德层面的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实现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新的道德观念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