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理论研究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

ID:46098387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_第1页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_第2页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_第3页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_第4页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理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学校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生敢说敢问,敢于犯错误,并善于改正错误。初中阶段次之,到了高中阶段,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就少得可怜,提出质疑的就更加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正逐渐丧失那一份在孩提时代所拥有的特别强烈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思维方式及勇敢的质疑精神,变得胆怯、害羞、自卑和顺从,这一普遍现象长期潜在教育之中,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警觉,难道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在中国传统教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学生向老师

2、提一个问题,老师没有答出来,在我们中国的家长,恐怕第一条件反射就是孩子得罪老师,以后有的就是麻烦了!而在以色列,孩子向家长这样一说家长马上喜形于色,给予表扬,认为孩子会动脑、敢于提问题,居然把老师问住了,教师反而赞许学生。而在中国可能教师会说学生乱问,横加批评、指责。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对学生提问所持不同态度。这不能不说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传统教育缺陷在于:它的计划本质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学生的问题一-思维---创新,就出在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方法上。通常,我们的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往往表现冷淡的态度,甚至批评、挖

3、苦的方法。如说些“笨猪”、“笨蛋”之类的脏话,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常此以往,学生那敢发言,怕回答错了,被教师批评,同学嘲笑。这种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即或老师不批评或者给予说教式的鼓励,学生依旧不敢发言,更不要说质疑啦!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这不由我想起丹麦有一名叫博尔的物理学家。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惜,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到小分类称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一种倍数关系,即较大块重量是次大块重

4、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即“碎花瓶理论”。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损石等不详原貌的物体,为考古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率。假如博尔在打碎了花瓶,一阵报怨懊悔之后,怅怅地收集残局,将满地碎片一倒了之,他哪里还会发现这一伟大理论呢?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对待错误,能否从错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知,懂得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从而让错误变得有价值。这个碎花瓶的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对处理学生错误的回答,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一是对学生回答问

5、题的评价只停留在“对”或“错”层面上,以检验学生“会与不会”为目的;二是将学生回答的错误纠正过来,以避免再次出错为目的;这两种方法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但都没能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有人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有价值”的观点,于是就产生了第三种处理学生回答错误的方法,从学生的错误中提炼有价值的东西,让错误成为成功之母,成为孕育创新的温床,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被师生肯定的喜悦。上海闸北中学提倡成功教育为什么得到推广,原因就在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一直倡导“宽松教育”,反对知识技能的“灌输式”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

6、思考,自我表现的能力。从上述分析可知“错误也是教育资源”。错误的产生往往都有一定的根深和背景。”错误”也会引导人们重新去了解和认识问题出错的原因,从而使人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错误也有一个思维过程,只不过这思维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了毛病。所以“错误”会引导人们去查找思维中出了毛病症节所在,就好比电工寻找短路的线路一样,从而促使人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许多时候,错误只是局部的、部分的,而不是全部,有时虽然结果是错误的,但过程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不应全盘否定,要肯定学生错误中有价值的部分,特别要保护学生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保持学生旺

7、盛的求知欲,培育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错误也是成功之母”。爱迪生经过无数失败才发明电灯。新的知识发现以及新科技的开发不少都是建立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的,从事故和失败中一定能学到知识,把从中得到的教训作为社会共有财产,是提高技术可靠性的有效手段,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借鉴。那么,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丧失那一份在孩提时代所持有的特别强烈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奇特的思维方式及勇敢的质疑精神的原因在于我们教育方法,更主要就是教师本身素质。北京市某区教育局对中心小学进行一次访谈中,有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

8、这次访谈活动,我了解学生喜欢的是可亲和蔼的、公平的、有耐心的、上课微笑、跟自己聊天、当自己犯错误时也能善待的,上课活泼、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