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

ID:46107649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_第1页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_第2页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_第3页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_第4页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让课堂在冇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1、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

2、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一一“冇理数的乘方”来解决。2、利用生产、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狗”和“

3、羊”来创设这样的情境:1只羊+1只羊二;1只狗+1只狗二;1只羊+1只狗二。第三个问题能相加吗?为什么?再如,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拌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会想到先把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铀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牛活密切联系起來,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3、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丰富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

4、的动力,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数学学习起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平面直介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偶然间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啊!”教师再引入正题,说明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二、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在初中阶段,学生需了解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思想、方

5、程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只能逐步被学牛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明了。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凭借一两

6、次课或几个例子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1、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知识,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2、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设计分层练习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

7、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牛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我就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工程类的一道题目进行的变式练习探究例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变式一: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变式二: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