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

ID:46129348

大小:52.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_第1页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_第2页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_第3页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_第4页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班级管理的方法李小云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实施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实施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一般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一、通情达理一一架起师生之间理解的桥梁在班级教育中,要以感情为纽带,教师要尽量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关心、体贴学生,随时留心体察学生的欢乐和痛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的指责,训斥,而是要讲究教育的方法,既要了解学生犯错误时的心理动机,又要理解学生此刻的紧张和内疚心情,给学生讲清

2、道理,教师要有爱学生的情感,“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有人把情感形象地比作教育中的“催化剂”,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将起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才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尤其在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情和理是交融在一起的,情通方能理达。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说得好:“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失爱的语言,就会把真正抹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僵化的训诫。”因此,教师要善于以自己充沛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才能

3、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上隔着一堵“墙”,你还没有说话,学生先有戒心,这就根本谈不上接受教育了。二、合理要求一一建立目标性的班级管理模式没有要求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有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而这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也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不能对学生无所要求,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给学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而是要对学生提出合乎实际的合理要求,使学生感到实现的可能性较大,从而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这里强调要求的合理性,一方面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而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

4、果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多高的成绩,要看学生原来的成绩和近期努力的情况,不能一味的要求把分数考在多少分以上。另一方面,要求的本身应该正确合理,要符合整个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总体要求,也要跟学校的教育要求相一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互相勉励,共同为之奋斗,这样的班级教育要求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正确的表扬一一创造激励性的班级管理氛围在班级教育管理中,适时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表扬学生时要是自己的真实感情合理的流露。即在学生表现出良好

5、的行为时,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真正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良好行为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欢乐和欣慰,这样的表扬才有效果。2、要善于体察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赞美,使他不断巩固和扩大,成为学生身上闪出的品质。3、应以精神鼓励为主。教师的目光,微笑,言语赞许,或满足他一个愿望都可以作为一种表扬激励的手段。提倡以精神管理为主,并不排除必要的适当的物质奖励,但应该注意奖品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4、表扬奖励要因人而异。学生有了进步,应该提倡当众表扬,效果更好。对于胆小、懦弱、能力差的学生应多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比较自负的学生,则不宜

6、过分夸奖,要不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止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四、必要的批评一一建立严善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有了过错,教师的暗示、提醒、讲道理直至警告都无效时,就要使用必要的批评,但这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运用恰当,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运用不当,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运用这种方法要慎重。批评有多种方式,口头批评、指责是带有惩罚性的说服教育,批评指责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此时的错误”来说话,而不能大发雷霆或体罚学生。批评指责学生只能“就事论事”,不能“就人论人”,更不能因此否定学生的过去和未来。批评说服的语言,要既能准确地说明学生具体犯有什么过错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7、又要明确地表达教师的难过心情与不悦的感受,这种批评才是有效。五、心理感化一一形成心理和谐的教育环境心理感化也是一种暗示教育的方法,是教师用深沉的爱从侧面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变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心理感化的形式可以是直接的暗示,即把教师的意思直接的提供给学生;也可以是间接暗示,即把自己的意思借助其他事物或行为间接的提供给学生;也可以使用反暗示法,即通过外界刺激的暗示而引起学生的相反的反应,如"激将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法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