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

ID:46131464

大小:12.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_第1页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_第2页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_第3页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西塞山怀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塞山怀古学案学习目标:①诵读,体会《西塞山怀古》的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重点体会《西塞山怀古》的语言风格,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学习难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一.导入《西塞山怀古》: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

2、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被贬为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背景链接:1、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

3、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三.朗读与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四.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

4、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诗歌大意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五.赏析课文:   1.怀古:(一)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那两个字用得好?(二)颔联:思

5、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2.感今:(三)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四)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五)(五)总结诗歌语言特点:借古讽今: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多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

6、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六.延伸与拓展1.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和《石头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乌衣巷石头城朱雀桥边野草花,山围故国周遭在,乌衣巷口夕阳斜。潮打空城寂寞回。旧时王谢堂前燕,淮水东边旧时月,飞入寻常百姓家

7、。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在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台城刘禹锡江雨霏霏江草齐,台城六代竞豪华,六朝如梦鸟空啼。结绮临春事最奢。无情最是台城柳,万户千门成野草,依旧烟笼十里堤。只缘一曲后庭花。【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七.总结归纳:1、由本诗看出,怀古诗一般是先写(),后抒发作者

8、的()。2、怀古诗是以()、()、()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的特点是多写—(),且多用()。八.学生齐声诵读古诗九.作业完成练习册与学案,并背诵古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