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ID:46135067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论文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浅谈背景资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TTT7r=&严2震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应该说都是优秀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有些课文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因为时代间隔”或者因为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使学生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笔者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借鉴同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从背景

2、资料的课堂意义和策略选择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课堂意义1•点燃课堂的情感火花一切学习动力来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学生们总是在一走的情感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的。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读散文或诗歌的课堂上,尤其需要好的情感氛围,有时候,通过介入背景资料的方式就能很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2.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教师适时、适度地把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长征之歌》单元,教学的真正的难点就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

3、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罗天涛老师在设计这一单元之前,就用了一课时的时间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感受长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走近长征中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尤其是要诵读毛泽东在长征期间所作的诗词以及需要背诵的《诗人•领袖》,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豪迈性格和革命情怀。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此基础上适时的引用的背景资料,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再阅读的兴趣。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背景故事,他们会以此为生长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寻找更多的

4、相关资料,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二、策略选择背景资料引入教学过程中的时机与方式很有讲究。只有适量适宜得当”才能达到〃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的效果。(-)该岀手时才岀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选择在新课导入时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实际上如果不论什么作品教师都在课前介绍相关知识背景,那么可能会让学生在阅读前就有了某些固走的理解,那么学生就无法自主阅读、感知、体会作品,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上课之前深入钻硏教材,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背景资料是〃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

5、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曾听过一堂《记承天寺夜游》的公开课,在朗读、译读、品读环节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苏轼的内心应该有什么?学生说快乐、欣喜。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先结合闲人的注释〃清闲的人〃,带领学生从字面理解〃闲人〃二字的含义。接着教师又在屏幕上投影了苏轼21岁高中进士,43岁遭遇〃乌台诗案〃,出狱后身居闲职,45岁时被贬黄州的资料。此时学生在背景资料引导下都说出了文中看似快乐的苏轼,内心其实还有有愁、有忧、有悲,但是苏轼没有沉溺于失意之中,而是寻求解脱,可见他是旷达之人。这一堂课背景资料的

6、使用既适量又适当,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把握。(二)方法多样介绍背景的时机教师应该掌握好,而介绍背景知识的方式也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由教师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为主,还可以师生共同补充。除了教师直接介绍背景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介绍。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提问方式,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或声情并茂感染式等。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思想感情,设置了〃为什么在我们眼中那么平常的一件事——茅屋被秋风吹破,却能在诗人的内心掀起如此的惊

7、涛骇浪呢?“这个问题。聪明的学生很快就从页下注释找到了一段背景资料,但是学生对于〃安史之乱〃的认识,还是粗浅的。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三)有选择、有侧重面对浩如烟海的背景资料,教师要审时度势,认真权衡,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灵活选择,适当补充背景资料,把背景资料有选择、有侧重地融合于文本的阅读感悟之中。比如《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刊登了董水龙老师的《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一文,董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翔实的背景资料对《背影

8、》作了深入阐释,董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何以’背影’为题,为何父亲留给儿子最不能忘记的偏偏是’背影"这一问题时,引入两则背景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这一事实。基于这样的事实,董老师认为父亲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