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

ID:46138855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_第1页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_第2页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浅谈歌唱中语言与共鸣的关系摘要:从歌唱艺术的角度来分析,通过科学语言的发声与共鸣的相互调节等因索才能更好的把握歌唱中的技巧,切实使歌唱者做到在语言发声过程中做到保证字音清晰、音色优美,与此同时通过准确的共鸣器官产生效果不同的共鸣,最终实现歌唱者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关键词:语音;发音;咬字;共鸣器官;字正腔圆中图分类号:J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12-01如何使歌唱者发出悦耳好听的声乐,主要是通过人身体内部的共鸣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逐渐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此外还要依据语言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才能使得歌唱者科学合理的运

2、用人体内的共鸣器官和语言作用唱出优美、富有穿透力的歌声艺术。首先,对于歌唱者而言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音乐化的文学语音,主要是通过歌唱者的呼吸方法和歌唱的共鸣调节作用,其中对于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主要是通过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的作用。如一个只靠声带发出而不起用正确共鸣的声音虽用强力,非但不能传远,且不悦耳,相反的,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就能不费力地传给广大的听众,而这种以最少的气息获得宏亮而美妙的声音效果的方法,是每一个歌唱者所祈求获取的事情。因此,语言是共鸣的依据,而声音的共鸣的美感只有通过字正去进一步去实现。一、准确的咬字是共鸣的依据由于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的

3、核心。如何在歌唱过程中实现歌唱者实现声乐的升华和深入,提升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创造富有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因此,不仅要有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耍对初学声乐的人进行强化发声方法上的练习,例如通过在对“打开喉咙”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声音发出的位置,还要对共鸣的腔体、咅量以及音域等方面进行学习培养。同时,还要强化歌唱者准确咬字的培养。由于在声斥学习的过程屮,常见的问题Z—是发声和吐字Z间存在一定矛盾,存在照顾不到声音的圆润和共鸣,造成吐字不清晰,容易出现声音脱离了位置,不能达到咬字与发咅相互和谐统一。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只有做到咬字与发音相互统一,把握语言的特点、发声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和

4、谐、饱满、深情的音乐作品。二、字正腔圆是准确声咅位置共鸣的美化和延长的重要基础首先,对于中国拼音的学习。在汉语拼音中一同有21个生母,35个韵母。通常声母是指咅节开头的辅咅,如“來(lai)”之中的“1”就属于声母。由于,声母在发声吋气流受到阻碍位置的不同,通常乂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以及舌尖音等因素构成。与此同吋,汉语语音的韵母结构划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种构成不同的发咅形式。其次,对于屮国汉字的语言发音与人体内部器官共鸣作用的协调。对于中国的汉字而言一般情况分为三大类,对于一七、发花和姑苏通常都是发单字音,主要特点为音到底、口形不变和不归韵;二类通常是鼻音字,有中东、江阳、人

5、辰以及言前,其发音特点是在字咅延长吋带有鼻腔色彩等;三类通常是复咅字,有怀来、灰堆、油求等,对于复音字的特点为吐字过程中口形变形比较大,口腔作适当调节和控制,才能更清晰的咬字。如果在咬字过程中,细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其中对于字头而言通常是发开头的生母部分,而在音符中所占的吋值相对比较短。因此,歌唱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根据气流之间的相互接触,其出声具有一定的力度达到咬字清晰。与此同时,借助声速的过渡到字腹。字腹是由韵母组成,在歌唱屮声音具有比较具有亮度和穿透力,更是在演奏的过程的运腔和拖腔最长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声咅通常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才能唱的准确、宽广和饱满的声乐艺术效果。最后,在

6、通过对字韵发音的正确解决了歌唱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正确唱出字音所需的共鸣位置的最佳结合点,使得字音准确并且歌声充实、响亮状态。通常在自然共鸣部位的元咅中,歌唱者一般在母咅咽部形成,对于空腔共鸣的部位有多有少,这就造成了有韵头的字比无韵头的字空腔共鸣多,同时也造成韵腹的空腔开度越大,也就比较容易通向头腔。假设,在有鼻腔韵尾的字中,如果出现延长鼻韵尾,此时鼻腔就成为主要的共鸣部位。在歌唱过程中,只有通过把鼻音腔利用好,才能更好的增加响度,达到鼻腔共鸣的条件。三、在声乐演奏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加强响度,增强韵腹略带鼻咅色彩在通过对胸、咽、口腔共鸣作用下,也相应的存在美化方面存在较为不明显

7、,此吋我们可以通过在演唱过程中将一、三类字向带有鼻咅的韵母进行相互衔接,以便能达到声咅上的共鸣和美化。总Z,只有通过准确的咬字來提供共鸣的依据,此吋声音的美感通过字正进行实现。最终达到准确的语言和人体内部器官的最佳结合点产生共鸣,实现二者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参考文献:[1]何惠欣,杨雪敏•歌唱语言的培养及运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