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

ID:46140576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_第1页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_第2页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_第3页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聋校的德育工作聋校的德育工作是根据聋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徳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敬业的责任心和有职业工作能力的人。而德育和人格是不可分离的,人格在德育中指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聋生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增强体魄的过程,而且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但聋生因为生理、心理上的缺陷,使其与外界的沟通不顺畅,缺乏人与人Z间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继而,在品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方面极易受到心理因索的影响。因此,聋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聋校目前的教育教学来看,更多的是注重对聋哑学生的知识

2、传授,形成初步的语言文字基础与知识技能,但由于忽视了徳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最近几年来,有个别学生与社会聋哑人接触后离家出走,在外省进行偷窃行为。从涉案的聋哑学生來看,年龄都比较小,一般在十几岁左右。也有一部分学生有早恋行为,甚至还有学生酗酒、在网吧过夜等等。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学牛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并不认为偷窃是不道徳的、可耻的行为,更没有人认识到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他们偷窃的动机很单纯,总认为我没有钱用了,就可以这么做。即使在平时的交往中,有的学生也明目张胆地拿同学的东西吃、用。他们认为,我没有,他有,为什么不

3、可以拿?心理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更多的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失去动力,有的性格固执、倔强,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甚至直接和教师顶撞。凡此种种现象,给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可以说,这是对教师的一个特殊挑战。那么,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木人认为学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德育,也就是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工作重点。既然要重视聋生的德育,那么,聋校的德育工作如何才能促进聋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呢?一、用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那么崇高和伟大,教师的一举一动能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一个好的形象,做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要树立爱学生、爱工作的思想,为学生倾注热情,让学生爱自己、爱同学,做一个尊师爱友的好学牛。一个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在学生的心日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你的教育手段就会变得十分乏力,缺乏说服力。在丁作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于微细处关心帮助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爱自己、信任自己,从而“听”话。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你的教育就能很快地收到好的效果。同时,你的良好师德形象会时时感染你的学生,使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二、讣学生在多

5、彩的活动中得到熏陶说理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服过程,而是一门十分精彩的艺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习惯开展互找缺点、互学优点的活动,平时在生活、学习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教育,一个人的毛病大家找,一人的优点大家学,这样学生不但能正视自己的缺点,还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好的东西,从而增强自己的是非观念,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屮参加活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变得爱学习。女口,我们学校就成立了电脑、烹调、刺绣、书法、美术、编制等「多个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这样对学

6、生的学习十分有帮助。同时也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与不良行为争夺阵地,使学生没有变坏的机会。在学校,养成教育是一个-I•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育活动屮应多设计一些好的活动,対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引导。如,通过讲故事或者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分辨是非、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做祖国需要的人。在丁作中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教师的教育成果得到巩固,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三、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屮得到成长家庭环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耍因素,好的家庭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健康。教师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校联

7、系,否则你的教育将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好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帮助。有许多孩了走上犯罪的道路都与家庭的不和睦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对学生家长讲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具体的教育内容,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多方面的,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两大阵地。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任务是将学生在学校管好,回家是父母的事。这样,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就会和家庭教育相脱节,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师要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而回

8、到家里,父母从来都不要孩子做事,认为他已经是残疾人了,应加以溺爱,这样,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很难得到提高和锻炼,教育孩子的效果就很难体会出来。教师应该给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