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

ID:46142186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树立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新理念黄晓乔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耍组成部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0前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考试成绩却很差,很多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1)、用“A”、“、“C”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

2、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2)、用优、良、中、弟等字。(3)、用“J”“X”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淫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齐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被忽略的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丿”和“X”來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

3、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教师评语,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屮的优缺点,述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淫生各方而和谐统一的进步。教师评语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作业批阅方式,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过程与方法并重,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学生作业屮出现审题、观察、判断、分析、计算等方而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明口止确的解题方法。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明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便具备了“四两

4、拨千斤”的效果。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等,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木,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体现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多纬度的解题方法。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

5、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止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此吋可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冇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则可以写上:“述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彖;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使学生敢想敢做,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三、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上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

6、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学生作业屮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岀错,首先耍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岀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而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止不良倾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了打上“优☆”夕卜,还可加上各种评语,如“你好棒「'“太妙了!”"verygood!”。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

7、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要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富于启发性,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X”等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