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ID:46142787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_第1页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_第2页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_第3页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_第4页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摘要]通过对比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探讨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实现现代工程教育目标的措施。[关键词]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44-02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丿力史,历经了多个不同发展时期。新屮国成立前我国基本与欧美教育一致,实施“通才教育”。新屮国成立后,深受前苏联的影响,采用培养整齐划一的“科技工作者”的模

2、式,之后又强调科学研究的“学术化”培养模式,“科学模式”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广泛影响着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來,高等工程教育已有了新的诠释,工程成为包含科学、管理、艺术等领域的综合体,其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应用范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上要符合现代工程木质,就必须以广泛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工程师型的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现代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长期以來,以单一专业教育和理论研究为主,理论与实际脱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亟待全面转型。针对工程教育观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工科院校培养模式单一

3、的弊端,2010年教育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办学思想,确定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指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要牢固确立以徳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国际达成共识:即强调工程技术人才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领导力培养培训计划。二、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方法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工程教育的成功事例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T程教育的办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研究型与应用型、产与学相结合的特征。例如德国根据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不同,分成理工科大学(T

4、U/TH)和应用技术大学(FH)两类,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办学模式。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工程师和顶尖技术人才,成为徳国先进工业发展的主力军。法国高校实施了“双轨制”模式,他们以培养工程界的“精英”为目标,为工业界输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美国,思辨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自幼儿园开始就是教育的重点,莫教育R标是培养自主思考的头脑以及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两个构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高等工程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一致,强调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工程师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施全面发展的“领袖”型索质教育。为此早在2

5、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建议在工科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内容,40年代强调工程教育应当沿着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条路径齐头并进,2004年,美国工程院发布的《2020工程师》报告提出,2020工程师的关键特征主要有7个方面: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徳、终身学习能力。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工程学院都侧重于技能型的工程系科,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例如,耶鲁制定的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如果学生在大学从耶鲁毕业后,在某一领域投入极深,而忽视更广泛的做有思辨能力的公民的机会,那将是耶鲁

6、的失败。三、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问题分析我国现代工程创新、工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已明显受到教育发展的束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改革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原创能力、引领工业界的精英人才,应是当前各大学教育的主要冃标。(-)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我国教育思想的落后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缺乏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从上幼儿园到读研究生,我国教育一直强调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家长、老师和学校所认同的是学生单一方面的考试成绩,忽视思辨能力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要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从教育理念上加以改变。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兼备熟练与高起点

7、的技术执行能力的“精英”人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训练是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核心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学习阶段(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和经管知识)和专业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小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大量工程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要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附加外语等工具课程以及人文课程、公共关系课程和自由选修的跨学科相关课程。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仍沿用传统的基础课(数学、外语、政治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课程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