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ID:46143308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屮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1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1.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用。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教师I韦I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屮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用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1.2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Z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3、情,培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1.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喑B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如《丰碑》一文,有三处思维空间:①有人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地诂在雪地里。他这时可能想些什么?②军需处长牺牲前,坐在光秃秃的树干下想到了什么?③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

4、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2讲究提问的形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教师的提问要能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要注意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新颖性。2.1激励式提问。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种发展在很人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问是激发学生认真探索的动力和关键。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

5、求知的激情,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2.2发散式提问。求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式提问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发散式提问,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思考。由点发散,多向思维,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广泛性,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2.3创新式提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发展,产生创新欲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维才会流畅,才会有创新的见解出现。2.4逆向式提问。思维习惯

6、的束敷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文重点,突破定势,采用逆向式提问,引导学生从反向思维中进行新的探索,促使学生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3控制提问的“度”课堂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因此,要控制课堂提问的“度”。一是难易度,二是时间度。3.1控制提问难易的“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和记忆事实。学牛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高层次过渡和发展的过程,

7、因此,课堂提问要山浅入深,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最终达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3.2控制提问时间的“度”。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答问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足,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会抓住要领,有条理的作答,而短暂的思维时间,只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等待时

8、间”是指学生冋答之后,教师也要停顿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迟延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