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ID:46151099

大小:907.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21

白居易诗四首》_第1页
白居易诗四首》_第2页
白居易诗四首》_第3页
白居易诗四首》_第4页
白居易诗四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居易诗四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居易诗四首》轻肥——《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之意,乘坐高头大马,穿轻便暖和的裘皮大衣。——成语“轻裘肥马”。——指豪华奢侈的生活。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fú皆大夫,紫绶shòu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léi溢九酝yùn,水陆罗八珍。果擘bāi洞庭橘,脍kuài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qú州人食人。•翻译:•那些人意气骄纵,行满整条道意气骄满路,路,所骑的马油光鋥亮,竟可鞍马光照尘。以照得见细小的灰尘。借问何为者,•诗人借问路人:

2、“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人称是内臣。帝的内臣。朱紱皆大夫,•他们身居高位有的是佩着红色丝绳的大夫,有的是系着紫色紫绶或将军。丝带的将军。夸赴军中宴,•这些宦官耀武扬威地赶赴军中走马去如云。宴会,马跑得飞快,尘土飞扬,去的宦官很多,场面盛大。手握政权和兵权。•“满”、“照”、“皆”、“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人,令人触目惊心,暗示宴会场面之大。•——讽刺宦官专权的骄横气焰,揭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互相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翻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

3、,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果擘洞庭橘,•手里掰的是洞庭山产的柑橘,切脍切天池鳞。的是海中的鱼做的肉。食饱心自若,•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心中安然自酒酣气益振。得,神气更加骄横。——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技法探究:对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主旨: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艺术特

4、色:1)运用对比的手法2)语言通俗3)运用赋的手法•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第一题①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用通俗语言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有散句和口语词句。②手法方面,

5、相同: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如“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写宦官的骄横之状;《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从“苦宫市也”略可一见。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有描写,还写了卖炭翁的心理,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6、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画面一:千里灾情。三月无雨旱风起,麦从三月写到九月全年适合长庄苗不秀多黄死:九月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降霜秋早寒,禾穗未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熟皆青干。画面二:官吏之恶,农夫之苦毫无同情不顾百之心姓死活长吏明知不申破,官吏们为了“考课”,急敛暴征求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贪婪目的:升官,博刮,农民在死亡线上凶残取皇帝开心。挣扎。典桑卖地纳官租,明百姓被逼卖田卖地,生年衣食将何如

7、?活无着落。画面三:痛斥官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由第三人称客观描绘改为第一人称控诉,感情色彩有何不同?愤怒指责,剥我身上帛,揭露控诉。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语气强烈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用“杜陵叟”的口气,语气更加强烈,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画面四:君恩虚伪在封建社会中,百姓遇到饥荒时,通常由帝王下诏免除租税,而由地方官加紧勒索,这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惯用的诡计,说说你对本诗

8、“双簧戏”的认识?长吏明知不申破,白麻书上书德音急敛暴征求考课。昨日里胥方到门十家租税九家毕。典桑卖地纳官租。教师小结: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