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

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

ID:46176797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_第1页
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_第2页
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鸭瘟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特点及仿制策略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以三炎(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病变特征,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RA具有抗原的多样性利变异性,因此血清型的种类多且复杂,据统汁,口前我国流行的RA有21个血清型之多。在同一地区、同一鸭场、同一鸭群,甚至同一鸭体内都可能分离到不同血清型的RA,而且不同血清型之间几乎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此外,RA对抗菌药物又极易产生耐药性,并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近年來,本病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最严重的疫病Z-o1流行情况㈠易感品种本病在广东地区的易感鸭群主要为口鸭(樱桃谷鸭、奥白星鸭、仙湖3号鸭、

2、三水白鸭)和番鸭,麻鸭和其他水禽电可感染发病。1.2易感日龄各日龄的鸭群均可发病,其中肉用白鸭的发病多在12〜40大龄,发病率达10%〜60%,死亡率30%〜90%,在35犬龄左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肉用番鸭多在8〜56天龄,发病率在20%-80%之间,死亡率一般在50%以±;种鸭在育成期、开产期和产蛋高峰期易发,育成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商品鸭相似,开产以后的发病率在5%〜20%之间,死亡率达15%〜30%,同时对产蛋率、受精率均有明显影响。当一个鸭场发生本病,后期饲养的鸭群多会不同程度再染此病。1・3发病季节本病的发生在广东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春

3、天的梅南季节和夏秋的高温时期多发;水面放养的鸭群在少南干旱及洪水后期易发。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1临床症状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打喷嚏,软脚,下痢,眼的周围冇湿润的分泌物粘着,有“眼镜鸭”Z称。部分病鸭鼻窦肿胀,附关节肿大。2.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内冇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心包腔不同程度积液;部分病鸭鼻窦内有黄口色干酪样物堵塞,脑膜充血。种鸭常见卵巢充血、岀血,卵泡萎缩、变性及坏死;输卵管发炎,尤以了宫部和阴道部炎性肿大明显,内多有干酪样物填充。心脏:病后期可见心外膜弥散性出血,心包腔内纤维索性渗出物增多并凝结,使心包膜与心外膜发

4、生粘连。气囊:颈、胸、腹气囊均混浊増厚,内有多量呈絮状或块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常使气囊发生粘连。肝:肝表面被覆一层灰口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膜,易剥离;肝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肝细胞浊肿或脂变,肝小叶内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胆囊肿大,胆汁充盈。3病因分析3.1饲料据对部分鸭场所用饲料及某些原料的检测结果得知,2004年4〜9月,在饲料和原料屮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其含量在不同批次有所差别,,给鸭群饲喂了此类饲料,引起体内毒索慢性誉积,造成诸多内脏器官受损,尤其对免疫器官的损伤明显。鸭群由于免疫功能低卜,引发体内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孳生,致使肉鸭于25天龄后陆续

5、发病,种鸭在育成期和产蛋期易发病,Iflj且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3.2气候2004年6〜9刀份的高温酷暑和12刀份的低温寒冷为广东多年来所罕见,恶劣的气候对鸭群的影响极其显著,尤其是热应激对种鸭所造成的后果和当严重,加上饲料因素,2004年全年种鸭无产蛋高峰期,种蛋受精率平均在80%左右,鸭苗质量普遍较差。各个鸭场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几率较丿力年明显上升。3.3水源广东养鸭普遍采用水面+陆地(网上)运动场+鸭舍的饲养模式。从雏鸭到种鸭长期在水而活动,而且绝大多数的养殖场(养户)一般不提供饮用水,鸭群直接饮用塘水,水源性污染是引发木病的重要因素。水屮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6、、水生藻类、腐败的水生物及水中毒索等可通过鸭群饮用、交配、破损皮肤(尤其是脚垫破损处)而受感染。2004年9〜12月份多年不遇的连续干旱无雨,造成水源不足,水而下降,水质得不到更新而受到严重污染;2005年6〜7月份的洪涝灾害,使多种污染物进入水源,造成水质严重下降。由此引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两次高发时期。目前,尚无完全有效地净化水质的方法。3.4应激木病的发生、流行及造成的危害程度与应激因素关系极为密切,可谓应急乃百病Z源。除以上所述的饲料毒素、高温、水质污染三大应激因素外,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条件差、空气污浊、场地和垫料潮湿、转舍、运输、变更饲料、饲料营养比例失

7、调、免疫、疾病及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均能诱导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3.5用药鉴于目前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曽药市场管理尚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各养殖场在预防和治疗该病时应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着随意性,没冇合理的药物配伍和轮换用药程序,尤其是原料药的滥用,极易产生耐药菌株,加Z该病原血清型较多和易变性,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即使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而在临床实际应用吋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细菌在培养基的环境屮与药物直接作用,与病菌在体内的环境屮,药物受机体诸多代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所起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别。3.6免疫山于该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免疫原性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