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

ID:46178647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_第1页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_第2页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_第3页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_第4页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系统解决研究1三农问题及原因我国承包制的土地制度所导致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自身所需要的规模化效应难以满足,农业收益低更成为必然。农业收益低造成资本挤出,同时提高了进入的成本,技术金融等相关性服务难以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的收益率低,形成了恶性循环。“人造国情”孑盾。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的经济结构,是由于城乡资源不同而形成的,产生城乡差距,冇其必然性,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进行,城乡差距会不断缩小。但是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仅包括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还存在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一系列

2、制度安排所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有研究指出,由于人为歧视的制度安排,几十年来中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5:1。如果住房、教育卫生等也考虑在内,屮国的收入差距将达到6:1。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仅仅为1・5:1o2三农问题的解决模式分析2・1代表思路评析首先,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是将土地从不使用的土地的人手中流转出来进入其他人的手屮,通过企业合作社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从而提高收益,克服土地扌畧荒等问题。但是有偿的流转导致多余的租金成本,这给原木低收益的农业增加了又一道障碍。在此基础上的讨论并不否认大型农业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也不否认规模化收益会

3、降低单位成本,但是农业的低收益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农民增收更多程度在现实上大都是依靠兼业化,农业合作社尚难以形成可供移植,可全国推广的合理模式。其次,现今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性质弱化,耕地取得的收入远远不如外出务工。因此大量土地扌畧荒。土地承包制下的土地性质更倾向于社会保障。这是在制度设计时就是考虑到的,符合历史国情;在土地流转研究中也为学者所承认。但在进城务工较盛行的地区,土地大面积扌畧荒也不愿流转出去的“鸡肋”状况凸显。土地使用权固化的问题制约着土地的发展。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以及针对二元户籍制度的研究学界已经比较充分,但是针对真正的实施

4、问题却难以实现。第一,从理论上看,针对土地的社会保障性质,城市拥有各种社会保障,农村拥有耕地,这在不考虑量上的量的差距上,这种制度安排是具备一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进城农民工作为农村的户籍,享有农村的耕地,在这种角度上來说如果再强求与城镇人口完全相同的社会保障等待遇显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公平原则。而城中村人口作为农村人口却丧失了土地,也没有社会保障相比农民工却更反映出了一定的不公平。第二,从现实来看,户籍制度上捆绑的歧视农村人口的各种社会保障,各种福利的量过大。如果完全放开二元户籍制度,国家财政上具有一定的不现实性。如何真止实现户籍制度上社会保障

5、城乡置换,保障尽量更加平等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这就需要将口光转向农村社会保障性质的土地。2・2代表性模式设计评析2・2.1重庆模式(1)“地票”改革。所谓地票,就是由市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这个凭证就称为“地票”。地产开发商通过竞拍地票,获得申请对城市近郊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的权利。重庆地票将农村地区的非耕地转变为耕地,随即将城市近郊的农地纳入城镇土地开发版图。就是借宅基地的流转实现了用于建设的农地的置换,农村的宅基地变为城市的宅基地,其日的在于保证耕地的不减少,克服城市扩张的用地瓶颈。(2)“脱衣穿衣”户籍制度改革。2010年1

6、月,重庆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制定了《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全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革中,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转户”为突破口,对转户农民设计了“3+5”、“脱衣穿衣”的政策体系:即进城农民穿上城市就业、医疗、社保、教育、住房“五件衣服”,脱掉农村林地、宅基地、承包地“三件衣服”。截止目前已经有近两万名农民获得城市户口,农民兴趣很高。不可否认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城乡制度的很大衔接,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配套制度设计影响极大的一次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穿五”存在一定的时间迟滞,或者依靠市场(除了教育问题可以立即解决,社保、医疗具冇年限限制

7、,就业培训远远不足,住房只能依靠廉租房等),实际应用效果没有预想的要好。具体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制度改革也仅仅倾向去于两类重点群体:一是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二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2.2天津模式天津“宅基地换房”。所谓“宅基地换房”办法,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來的土地整合后“招”、“拍”、“挂”,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这是自下而上建设小城镇的做法,数量上可能满足了中国城镇化的要求,却难以达到城镇化的标准。

8、其本质更倾向于工业增收的思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可以保证农民冇所居,农业产出不减少,来追求增收,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