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

ID:46202507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_第1页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_第2页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_第3页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低碳的评价与分析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缓减气候变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得到了全球的各个国家的响应。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聚集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左右。据此,在全面推进低碳经济时,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国外很多国家早已开始了低碳发展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国家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定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式起步。从试点到现在,“低碳”迅速受到各地热捧,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也积极

2、开始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摸索。而关于如何对城市低碳建设的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则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11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碳排放不仅来源于经济发展,产业运行过程,也来源于社会的消费过程,所以城市低碳发展也涉及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本文运用AHP方法,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第一层目标层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第二层准则层主要是按照输入一输出的路线,从能源低碳、经济低碳、

3、社会低碳、技术低碳四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详见表1。由表3和上图可知,除深圳外,大部分城市的指数都为-0.6~0.6,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别。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综合指数均在零点以上,由此看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也略高。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庆、天津、武汉、长沙等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四个子系统中,经济低碳指数波动最为明显,指数最高的北京与指数最低的宜昌相差近3个点。北京、广州、深圳3个城市的碳生产力水平高,技术也比较发达,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这说明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还

4、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社会低碳指数和技术低碳指数波动形态相对平稳,重庆市在这两个指标中都独占鳌头。主要原因在于重庆的山城地形复杂和科学技术不发达,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从而汽车的使用量少,碳排放量相对较少,再加之重庆的CDM项目在2008年就达到10个以上,这无疑给重庆的节能减排增添了辉煌的…页。此外11个城市中,湖北宜昌除社会低碳指数大于零以外,其他了系统指数均小于零,这与宜昌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落后有关,但也由于宜昌地小、人口较少,城市空间不紧凑,绿化比例大,城市的环境质量较高,所以宜昌的社会低

5、碳指数见好。结果与分析深圳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在低碳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前面。我们发现排在前5名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碳生产力高,单位GDP能耗低,科学投入强度大,但人均碳排放和每万人拥有汽车数量都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且高校人才济济,科技比较发达,但同时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城市空间密度大,绿化覆盖率低,而且资源紧张,环境系统相对较差。发展建议:①从空间、交通、绿地二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绿地面积。②限制外来人口数量,或通过建立卫星

6、城来分流人口。天津、南京、武汉、长沙4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均在-0.2左右,反映这4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差别较小。但4个城市在能源、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发展状况各有千秋。天津和南京的单位GDP能耗、人均碳排放量都比武汉和长沙相对要高,天津第三产业所在比重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都比较低,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居主位,能源消费偏高,碳排放系数高;二是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绿化面积少。长沙单位GDP能耗和人均碳排放量为四市最低,碳生产率最高,说明长沙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最

7、高的每万人拥有汽车数量,和最低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又说明长沙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以及私家车的数量增长,加大了能源碳排放。重庆市在11个城市里属于特殊的一员,它是唯—个西部城市。而且它的情况正好和前5名城市相反。重庆市人均碳排放量和每万人拥有汽车数量都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相对高,而且重庆市的低碳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碳生产力低,单位GDP能耗高,第三产业结构比例较小,仍然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重庆市未来的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重庆市的低碳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而言之,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

8、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低碳策略,才能将城市低碳建设发展得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