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

ID:46206725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屮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利巴韦林静脉点滴,治疗组给予清热解毒利咽方口服,配合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小儿;

2、清热解毒利咽方;穴位贴敷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科屮属常见病、多发病,于夏秋季多发,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伴有流涎、拒乳、厌食、呕吐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喉舌腭弓、软腭或悬雍垂处可见有2〜4mm大小疱疹,呈现线状分布,破溃后可形成小的溃疡,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该病多并发中耳炎、肺炎等,重症可以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作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清热解毒利咽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84例疱疹性咽峡炎

3、患儿。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8个月〜6岁,病程最短3h,最长3d,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排除患儿肺、肝肾等重要脏腑疾病和其他病史,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临床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口腔护理、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细菌感染者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清热解毒利咽方口服治疗,方药物组成:金银花10g,牛勞子9g,梔子9g,黄苓10g,青蒿10g,玄参10g,薄荷5g

4、(后下),桔梗10g,水牛角粉3g(冲服),将药物水煎至1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配合用吴茱萸5g研成粉,用白醋调匀后敷于双侧涌泉穴,用胶布固定10〜12ho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用5%的葡萄糖溶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1周。1.3疗效评估标准[2]显效:体温2d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疱疹消退;有效:体温在4d内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疱疹明显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二(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o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

5、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1

6、岛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经过1周治疗后,1

7、令床疗效见表1。2.2两组疱疹消失和退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经过1周治疗后见表2。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1.4%,经Ritid分析,P=0.0K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山表2可以看岀,两组患儿退热和疱疹消失时间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退热和改善疱疹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3讨论疱疹性咽

8、峡炎属于祖国医学之“感冒”范畴。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外邪易于入侵,咽喉为肺胃Z门户,外感风热时毒,侵犯肺胃,耗伤阴液,阳明火盛,熏蒸于口,上攻咽喉而发为本病。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清热解毒利咽方中,银花味甘性寒,入肺经,牛勞了味苦辛、性寒,两药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梔了性寒味苦,善能泻火泄热、凉血解毒,既可清透邪热、解郁除烦,乂可导热下行;黄苓味苦性寒,善清上焦尤其是肺经实火,具有清热解毒z效,《药性论》称“能治热毒”;水牛角性味苦咸寒,具有凉血解毒、安神定惊之功;青蒿作为传统的清热药,丿力代医家对其退热作用甚为推崇,如《本草新编

9、》云其“退暑热”,《医林纂要》称其可“清血屮湿热”,《木草从新》谓“青蒿解暑涤热之功优于董佩”;薄荷辛凉解表,玄参滋阴降火,薄荷祛外邪,玄参清内热,解表药与滋阴药合用,辛散而不伤津液,使外邪得解,内热已清;桔梗清肺利咽消溃,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3];中药梔子中含有梔子索、梔子貳等,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镇静、降温、镇痛等作用。屮医学认为,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舌根,是人体位置最低的穴位,可引热下行,功擅主降[4]。吴茱萸性热,味辛,具有散寒止痛、引热下行的作用,

10、《本草纲目》谓“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以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可起到引火归元、引火下泻之效。醋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