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

ID:46230447

大小:47.9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1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_第1页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_第2页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_第3页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_第4页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構建和諧城中村路徑研究[摘要]城中村作為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分割下的特殊產物,其無序的規劃建設、臟亂的內在景觀、復雜的人口流動讓城中村成為矛盾沖突的聚集地,嚴重阻礙瞭城市的發展。和諧的城中村是和諧城市建設的重要指標,面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城中村問題,文章以南寧市城中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南寧市城中村現狀特征、形成原因、面臨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南寧市城中村和諧建設新思路和新模式,促使加快南寧市城市建設步伐、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構建和諧城中村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詞]城中村;和諧;城市化;過渡性[作者簡介]王造蘭,中共

2、南寧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教師;劉少瑩,中共南寧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副教授,廣西南寧530007[中圖分類號]C91[文章編號]1672-2728(2011)08-0107-09近年來,隨著南寧市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中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南寧落戶,一系列的舉措把南寧逐步打造為區域性的國際城市。南寧市區域性國際現代化城市目標的定位,激活瞭南寧城市化的活力,對南寧城市的發展提出瞭更高更嚴的要求。本文通過對南寧市城中村這一特殊社區的研究,深入瞭解南寧市城中村的內在運行邏輯,客觀分析南寧市在建設和諧城中村的作用和缺陷,拓寬南寧市城中村和諧建設的思路

3、,最終促進南寧市社會和諧及建設區域性際現代化大南寧這一目標的實現一、南寧市城中村基本情況(-)城中村概念界定及類型劃分1•概念界定「城中村”,顧名思義,即是“被城市包圍的村莊”。目前學界對城中村的界定卻眾說不一。有的從區位特征定義,有的從土地產權定義,有的則從形成原因定義等等。李培林在《村落的終結》一書中,以“羊城村”為代表,界定城中村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作用的產物,是城市地域擴張的一種本質延伸。藍宇蘊在《都市裡的村莊:關於一個“新村社共同體”的實地研究》一書中則以“珠江村”為典型,認為城中村是村莊內部的邏輯運作的結果,城市化農民的

4、利益機制、生存和發展機制及其相關行動邏輯才是形成城中村現象的根本原因綜合以上觀點,本文界定城中村為: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城市的擴張,村民住宅聚落鑲嵌於城市之中,村莊外在景!織制度、管理模式、社會關系、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相應得到延續和變異,從而形成具有“城市一鄉村”過渡特征的新型城市社區2•類型劃分。南寧市城中村可以按其傢庭是否擁有可耕種地、地理區位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三個綜合指標的評定分為“城中心型”村、“城鄉結合型”村及“城郊型”村(1)“城中心型”村。村莊完全沒有農業用地,除保留農民自有的宅基地和三產用地外,村莊的土地都被政府征用

5、。這些村莊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交通便利,生活豐富,村民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與城裡人無太大區別。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集體分紅或房租收入為主,這些群體成為新一代的“食利階層”。由而村莊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村民紛紛加建房屋以獲得更多利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隨處可見,村莊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不容樂觀(2广城鄉結合型”村。這些村莊有少量的農業用地,但基本處於閑置狀態而非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城中心型”村相似,“城鄉結合型”村的村民也是通過獲取集體分紅或房租維持生存。村莊雖未處於中心地段,但卻是城市重點建設地域范圍之內,區位地價潛力巨大

6、,生活也比較便利。由於該村地處城鄉交錯處,流動人口急劇增加,村莊維護穩定、平安建設任務艱巨(3)“城郊型”村。這些村莊有較多的農業用地,經濟收入也以種植作物為主,村民也通過出租一一些房屋獲得利潤,經濟收入相對較低。相比於前兩種城中村而言,此類村莊離中心城區較遠,近期不列入城市規劃用地重點建設范圍,受城市現代化影響不深,居民生活方式仍保留較濃的鄉土氣息。之所以把此類村莊列人城中村范圍之內,是考慮到這些村莊在規劃上屬於市區范疇,是城鄉交流的人口處,對城市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二)城中村形成原因分析隨著城市中心范圍的逐步升級和擴展,

7、附丿城市邊緣的農村也被這一浪潮席卷進去。它們既被城市包圍,卻依然保留和實行農村管理體制,它們既不是典型意義的城市社區,也不是傳統意義的農村社區,被形象地稱為城中村。城中村就是在這樣的延續和變異過程中形成的,其中既有宏觀的制度背景影響,也有中觀的利益因素調節,更有微觀的行動邏輯作用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城中村是在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特殊國情下,伴隨著快速城市化而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城市占用大量的郊區農業用地,農村社區進入城市的管轄,轉變為城市社區;另一方面,由於把村民與土地聯系在一起,難以分化的利益共同體投擲於現

8、代社會中,很多處於都市中心的村莊未能成功地轉型為城市社區。與此同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向城市,城中村低廉的房屋適時滿足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促成瞭城鄉二元體制結構下底層群體生活狀2•市場利益調節機制。城中村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市場化的調節,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