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潮州工夫茶

探究潮州工夫茶

ID:46244301

大小:130.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探究潮州工夫茶_第1页
探究潮州工夫茶_第2页
探究潮州工夫茶_第3页
探究潮州工夫茶_第4页
探究潮州工夫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潮州工夫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潮州工夫茶高一(11)蔡妍蔡馥许湘曼丁铿博陈怡然吴海杭陆少杰柯晓杰郑晓玲指导老师:张晓敏(潮州市金山中学历史组)一、课题提出只耍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喝工夫茶的习俗。潮州工夫茶的茶道茶艺和品茶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象,已经牢牢植根于潮汕人地,并蜚声海内外。今天,不仅国内其它省市越来越多的人有喝潮州工夫茶的习惯,海外潮人还把潮州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现今,潮州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怎样?潮州茶文化又如何得以传承和弘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开始了“探究潮州工夫茶”Z旅。二、研究目的1、了解潮州工夫茶文化。2、了解潮州茶叶的牛产工艺及其发展现状。3、走访、调查茶市场,对潮州茶叶产

2、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三、研究方法1、搜查资料(上网)。2、实地调查(乩调查问卷b.实地走访)。3、讨论分析,总结成文。四、研究成果(一)有关茶的资料1、茶与健康兴奋神经茶素,乂称茶香精,气味芳香,能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茶叶的质量,主耍由茶素的含量决定。茶素易挥发,贮藏不好会变味,但茶素在冷却后又会凝结。茶壶的茶渣,就是茶素的凝结物,积久了,茶渣厚,不用茶叶,光泡水也能泡出茶的香味。故潮州民谚有“假力洗茶渣”Z说,讽刺那些不懂乱干的人。解腻减肥茶叶中的茶多酚,虽含有糅酸,加单宁酸,多了对胃有破坏作用,但少量的茶多酚,却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起解腻减肥、除掉口臭的作用。止渴解暑茶叶止渴生津,解

3、暑消痰,这是人所共知的。特别是喝工夫茶,走半天路程,仍感到齿有余香,喉头不干。解毒除臭茶多酚有对抗烟碱毒素、屮和酒精的作用,还能除臭去腮。清晨用茶叶水漱口,或吃鱼腥Z后用茶叶水漱口,能有效地除掉腥臭味。苏东坡说他“每食己,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公而脾胃口清。”在酒楼吃虾Z后,备用茶水洗手,道理也在于去腥味。医生教人用茶叶水洗破烂伤口,主耍起消毒和凝结的作用。此外,茶叶还有利尿、明目、强心的作用,有补充维生素C和增加矿物质,利于血管柔和,防止血管硕化等作用。防治癌症现代医学科学发现,茶可防癌,尤以乌龙茶和绿茶为佳。据说有个卫生调杏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茶的山区极少有癌症,因为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

4、,山区人乂多饮茶。和气启智喝工夫茶不是专为解渴的,它是一种合乎道徳、科学和艺术的真善美的高级亨受。工夫茶座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共饮的人相敬相爱。茶具雅洁,冲沏精美,诗情画意,开通思路,可以说是人间极乐。2、潮州茶产业的发展历史自从人类发现茶叶有解毒作用,茶就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从野牛茶树发展到人工种植,茶树栽培而积的扩大,促进了茶的迅速传播。茶的功能演变从最初的祭品、菜食到药用。晋席琥《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小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西汉后期到三国时

5、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其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适吾梦中见帝,帝口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待不谨,不合啜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FI益增多。《广陵耆老传》屮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晋代诗人张孟阳在成都时所作《登白兔楼》诗中,即描写当时以茶为清凉饮料,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之句,赞美茶叶的芳香,可为六清之冠,茶叶的美好声誉,可播及全国。至唐、宋时代

6、,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Z品。饮茶的历史也很古老。饮茶起源于西南地区。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I大I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直到秦统一了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具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五批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茶树人工传播往往是与人口迁移同步的,潮地引入茶种,早期可能源于宋代屮后期仃3世纪中期),所以

7、潮人识茶相对较晚,是口然条件使然。潮人“识茶”的“启蒙”阶段,即由宋代至明代初期,由闽人移潮和人仕潮州的官宦阶层推动的。茶树引种,以饶平一县最为突出。许州《广东茶叶》(1987.10)调査饶平待诏山下林姓族谱,林姓家族是在宋代淳拓年间(1250年)从福建福清迁入的,人约在乾隆十五年仃750)从福建引入“黄茶”(武夷茶)种于沙米坝,此前,已有当地“土人”在待诏山种茶。又据饶平柏峻乡刘姓族谱第六代(1684)示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