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ID:462449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5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在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出现的地方政府负担巨额债务这一现象是无法回避的,而这一现象所将带来的风险已经开始凸显,如果不积极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将会是一个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有利于化解财政风险和有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建立政府诚信,稳定社会。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并研究出有效方案来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为此,深入研究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预期目标:本文以宁波市鄞州

2、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为例,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以理论研究成果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和化解。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依据。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魏加宁博士(2004)也表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郭琳,樊丽辉(2001)指出:与中央政府债务相比,地方政府债务有以下特点:第一,地方政府的债务权限的独立性、自主性小于中央政府,具体权限大小受一国政治体制、财政体制、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第二,地方政府债务的具体用途

3、与中央政府不同,与地方政府的职能有关;第三,地方政府债务的信誉程度和偿还能力一般弱于中央政府。靳晓黎,郑志荣(2003)指出:我国多年来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这些措施无一不是针对经济增长减速的,旨在通过政府支出规模增加,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适度营造宏观经济景气环境,带动自主投资的社会消费增加。王山(2004)指出:在不完善的财政体制下,借款单位在市场调查、论证分析、项目确定、银行贷款以及项目效益和投资回报等方面,都有游离于财政监控之外,一旦被担保方不能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就会通过法律程序,冻结担保方的地方财政账户,并要求该级财

4、政部门划拨财政资金来偿还。张馨(2004)提出:大量的违规担保风险,就转嫁到了地方财政的头上,形成了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徐晟(2008)研究指出:“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目标是根据地方债务风险状况,构建适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要求的风险预警与化解机制,实现债务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张阳(2007)也对地方政府债务解决路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一、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体系;二、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三、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四、明确政府官员和纳税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刘林华(2008)认为

5、:尽管通过发展经济、扩大财源来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努力短期内难见成效,但是仍然属于化解乡镇债务问题的措施之一。国外研究现状:HanaPolackova(2002)提出:根据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条件而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根据债务发生是否属于法定义务而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这一概念就表示为她所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HanaPolackova(1999)认为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财政赤字和政治压力的环境中,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偏好一些预算外政策。“政府可能对带来了更多财政风险但是要求较少的即时融资的预算外政策情有独钟。”这些预算外政策在收付实

6、现制的预算模式下并不需要即时的财政支付和预算内列支。在实践中,政府的预算外政策通常是采用国家担保、直接贷款等或有负债形式。财政机会主义的行为增加了长期公共融资的不确定性,也损害了长期财政的稳定性。她把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短期行为称为“财政机会主义”。国外学者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债务的角度上的,而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化解对策以及成因方面尚不全面,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以在国外学者的基础上,更深入细致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研究。3.参考文献[1]郭琳,樊丽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J].财政研

7、究,2001(05).[2]魏加宁.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危机[J].商务周刊,2004(03).[3]靳晓黎,郑志荣.论地方政府举债-由财政政策两难困境引发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3(01).[4]李砚忠,李军保.试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形成原因与对策组合[J].济南大学学报,2007(03).[5]杨之刚.财政分权理论与基层公共财政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王山.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7]刘华公债的经济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

8、徐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9]樊丽明,李齐云,等.中国地方财政运行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陈冬红.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