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ID:46255064

大小:63.1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2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1页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2页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3页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4页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濮阳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濮阳市科学技术局制、概述小麦作为世界和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2—,在粮食生产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作为我国生产小麦第一大省,常年小麦播种面积74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麦播面积的16%,同时也是向国家交售商品小麦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迅速,1984年全省小麦总产超过150亿公斤,1996年后总产均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连续上了儿个台阶。但随着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及小麦种植面积的减少,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大局来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弥补种植

2、面积下降所造成的总产下降就需要高产小麦品种。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许多品种高产不优质,据统计蛋白质含量较以前下降2—3个百分点,使面粉加工企业只能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外优质小麦来弥补国内优质小麦的不足,因此,开展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已成为育种的主攻方向。培育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二、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本项□采用人工杂交、系统选育、定向选择和本地加代的技术路线,选育出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

3、广的小麦新晶种。濮麦02056选育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亲本选配:理论上选用血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丰富、生态类型有一定差异、优缺点互补的种质做亲本。2002年选用周口所育成的高产稳产、矮秆抗到、适应性广的周麦16作母本,用本所育成的丰产性好、叶株型紧凑、结实性强、耐病性强的豫麦24号做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有性杂交,组合号为02056o(2)后代选择。针对亲木遗传距离远、后代分离大的特点,维持较人群体规模,进行有重点、分步骤的多年连续定向选择,提高选育效率。在后代处理中采用系谱法,优中选优,最终选出优质、高产、抗

4、逆、适应性广的品系,在各世代选择中,充分注意了株型与穗部性状,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抗病、抗寒、抗倒,高产与早熟,矮秆与落黄好等综合性状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了育种质量,加快了育种进程。由于双亲血缘、生态、地理关系较远,综合性状突出,丰富了后代的变异类型,增加了优异基因重组的机率,较好的解决了优质与高产、高产与广适、广适与多抗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性状的有机结合,使品种的综合性状及抗逆性得到显著提高。目前,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每年都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推广,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许多品种存

5、在高产与优质、高产与广适、广适与多抗等的矛盾,难以实现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性状的有机结合,更不能把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融合在一起,濮麦02056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其它品种相比,其突出特点:①高产稳产性突出:该品系2007-2008度年度在本所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为591.8公斤,较对照种周麦18号增产8.43%,居试验第二位;08—09年度品比试验中亩产508.43公斤,比对照增产6.31%,居试验第三位;2008—2009年度参加了河南省预备试验,居试

6、验第十位,综合性状良好;2009-2010年度已参加河南省区试。②品质优良:经周口农科院品质测定,容重798克/升。蛋白含量13.07%,面筋含量22.28%,稳定时间9.2分钟。吸水率53.8%。③综合性状好:该品系属弱春性中熟品系。与周麦18同期成熟。幼苗半直立,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分篥成穗率高。株型松散适中,株高81cm,抗倒性较好,适宜机械化操作。结实性好,棒状大穗,籽粒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抗病性一般,屮抗条锈,屮感叶枯。④综合性状有重大突破:经过有性杂交,成功地将两个血缘、生态、地理关系较远的小

7、麦品种的优异基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三、项目成熟程度本所科研设施完备,技术力量雄厚(育种团队):60年代开始小麦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是河南省最早开展小麦育种与栽培研究的单位之一。现有9名科技人员从事小麦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6人,在读研究生1人。具有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具备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研究情况:“九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冃1项、省级项冃2项。育成的小麦品种有国审小麦品种濮麦9号、省审小麦品种濮阳5号、豫麦24号和濮麦10号等,濮阳5号是80年代初豫北

8、地区的主导品种;豫麦24号载入《中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大全》,推广面积500余万亩;濮麦9号获国家新品种保护并列为省成果转化项目,在河南、安徽、山东、陕西等地累计推广2600余万亩;濮麦10号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并列为市成果转化项目,获濮阳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