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ID:46265972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_第1页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_第2页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_第3页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_第4页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策暁[摘要]本文针对实施精益管理屮存在的问题,结合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我国制造企业设计一个包括精益规划、精益组织、精益文化、精益推进工作、精益改善活动及精益绩效等在内的精益管理评价模型o结合集团公司推进精益管理的背景进行阐述,从总体目标、评价模型、绩效评价、推进要求等维度描述了精益管理的推进策略。[关键词]精益管理;评价模型;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1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36-031990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出版以来,在国际国内掀起一股实施精益生产的浪潮,随后很多企业都开始尝试推行这

2、种新型生产方式。我国学术界也对精益生产及其实施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力图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益管理模式。然而国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大多都是从现场5S管理和JIT物流开始,实施的范I韦I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对系统设计、评价技术和实施方法的研究均不够深入。从企业应用效果分析,外资和合资企业应用较好,私有企业次之,国有企业则较差。事实上,实施精益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插的内容绝不仅局限在JIT物流和现场5S管理上,它包括了从产品精益设计、生产线精益设计和建设、组织、人员、生产计划、物流、质量、信息化、设备和工装、安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为了全面实

3、施好精益生产,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精益生产进行系统性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推进设计和效果评估。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精益生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帮助企业推进精益生产的经验,将精益生产思想与我国制造企业的特点相结合,为我国制造企业设计了一套实施精益生产系统的评价模型。包括•精益规划、精益组织、精益文化、精益推进工作、精益改善活动及精益绩效等维度。可以指导我国制造企业及莫他类型企业全面系统地实施精益生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2014年是集团公司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第一年,推进精益管理,是落实“二次创业”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集团公司2014年“二次创业”纲要部署

4、,各子公司或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推进精益管理力度,实现精益化管理,开创精益管理的崭新局面。1总体冃标各了公司或部门要全面扎实推进精益管理,精益管理评估全面达到1.5级以上水平,SQCDME[Safety(安全),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付),Morale(员.工士气),Environment(环境)]以及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升。各板块具体要求为:发动机板块子公司达到2.5级以上,零部件、工程机械、专用汽车板块的子公司普遍达到2.0级以上,能源化工、物流汽贸及其他板块的子公司普遍达到1.5级以上。注:最高级3.

5、0级,从精益规划、精益组织、精益文化、精益推进T作、精益改善活动及精益绩效6个维度进行打分,满分1000分,1.5级相当于500分。2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是在研究和借鉴福特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系统(FordProductionSystem,FPS)的基础之上,结合屮国制造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的。设计评价模型的日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更好地实施精益生产,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生产过程的一切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评价模型的特点是资源集成化、管理IT化、考核目标化。为了实现这个特点,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的

6、实际情况,评价模型被设计为6个模块,分别是:精益规划、精益组织、精益文化、精益推进丁作、精益改善活动及精益绩效。每个模块都建立了标准的、清晰的业务流程和具体、量化、可供考核的指标体系。3绩效评价评价模型的实施效果评价主要从具体指标评价和各个模块的达级评价两方面进行。3.1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主要通过SQCDME六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见图1。SQCDME即S(Safety,安全)、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D(Delivery,交付)、M(Morale,员工士气)和E(Environment,环境)。在实施过程中,通过SQCDME记分卡

7、来记录、反映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比较实际与目标的差距。安全(S)指标主要是通过虚惊事件数、人均工伤件数、年度事故数、年度灾害数等指标进行衡量。质量(Q)指标主要是通过RTY(直通率)、DPU(单位缺陷数)、CPK值、每百万件缺陷数进行衡量。成木(C)指标主要是通过生产部门成木用单位产品工时数、COPQ(劣质品质成本)、废品成本、返修工时数以及单位产品能耗成本等进行衡量。交付(D)指标主要是通过OEE(设备综合效率)、PPII(人均小时产量)、进料到交货时间等量化指标进行衡量。员工士气(M)指标主要是通过员工人均培训时间、员工人均合理化建议(精益改善)提案件数和

8、人均提案实施件数、出勤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